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7954
生物医药:风投环境未成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3日 《医药经济报》 2007.11.23
     日前,在沪深股市深幅调整中,生物医药概念股表现出色;同时,专业人士透露,中国生物医药的风险投资还相当年轻,远未达到与国际并行的投资氛围

    日前,受到宏观调控预期升温冲击,沪深股市再度深幅调整,一线核心蓝筹股全线杀跌,资金开始转向二线蓝筹,其中生物医药概念股表现尤为出色,三普药业强势封涨停,双鹤药业、羚锐股份、英特集团等亦纷纷逆市上涨,涨幅居前。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生物医药股逆市上涨,源于中国生物制药外包的势头发展迅猛。仅以北京为例,成立于2005年9月的中国生物技术外包联盟(ABO)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接到的订单超过了2亿元。这些现象使得A股市场投资者对于生物医药概念股格外敏感。

    根据中国食品商务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规模接连创出新高,2006年全球药品销售额达到6430亿美元,同比增长7.0%。其中生物制药的跨国合作市场空前壮大。在日前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一份出自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的报告指出,生物医药的合作和外包是目前跨国制药公司的一个主要经营手段。
, 百拇医药
    国际学者们普遍认为,生物技术创造了许多利润,其市场空间和潜力必须在全球基础上挖掘,像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就被证明是临床试验以及药业的待开发区域。

    日前,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招商代表团在美举办的2007长沙美国生物医药投资说明会上,与会客商纷纷与代表团成员进行项目对接与洽谈,特别是在生物诊断试剂、生物制药联合开发等项目上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投资额已经达到8000万美元。

    根据世界知名的安进会计师事务所一项研究表明,很多跨国公司从营销的角度出发将研发重点放在中国和印度,内容涉及外包活性药物成分、合同研究、临床研究、数据管理、生物信息及合作研究等领域。安进统计数据还显示,37%的医药公司的被访问者都认为,他们公司在这两个国家的投资水平将会在2010年超过1.5亿美元。

    然而,并非所有的投资者都对投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感兴趣。“我们虽然对医疗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但是我们绝对不会投资生物医药行业。”作为中国目前A股市场最大的QFII投资者之一的英国马丁可利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马丁可利)的董事柯世锋表示,投资生物医药领域不在其选择范围内。
, 百拇医药
    马丁可利目前管理的资金超过280亿美元,数十年前就已步入中国资本市场,除投资A股之外,马丁可利还曾在中国投资过金卫医疗、上海科华、和睦家医院以及北京脐带血库。但对于投资生物医药领域,柯世锋表示,不投资生物医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个领域投资的周期太长,并且风险很大;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投资团队。

    据悉,目前国外创投界普遍只关注处在临床试验II期的产品及公司,新药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的公司通常都很难融到钱。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持,中小生物技术企业要把新药研发坚持做下去,直到进入临床试验二期,将是比较困难和颇具挑战的。有分析人士向《医药经济报》记者指出,现在的风险投资者更希望投资R&D中的开发部分“D”,而不是“R”部分,原因是研发早期阶段不确定性太大,投资者等不起,也陪(赔)不起。

    据柯世锋介绍,一般生物制药从研发到最终上市销售,需要的时间大致在8年左右,所花费的资金至少也数亿美元。即便是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到最后也未必能够做出成功的药品,所以风险是很大的。

    然而,有专家指出,与国外比较成熟和实力雄厚的风险投资比较,中国生物医药的风险投资还相当年轻,短期内,想要达到与国际并行的生物投资氛围还不太可能,但随着中国新药研发不断积聚人气、实力和技术,中外企业创新项目的不断培育,CRO等配套服务及设施的日益完善,中国的新药研究会逐步形成规模和产出,那时,无论是早期风险投资,还是类似组合拳的投资模式可能都会在中国大放异彩。, 百拇医药(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