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20154
产科职业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防护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7日 《现代护理报》 2007.11.27
     职业健康安全是指防止特定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发生工伤及事故、职业性伤害和健康危害,保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产科医护人员的服务对象是医院中比较特殊的群体,所受到的职业性危害具有专业特殊性。在日常的很多操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各种有害的生物性、物理性等因素,这些因素均可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对产科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采取必要的职业防护是保证产科医护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危险源及危险源辨识:

    1.生物性危险源及危险源辨识: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尤其是一些特殊感染微生物,如肝炎、结核、梅毒、艾滋病等对护理人员有较强的危害性,产科护理人员在配合进行阴道检查、肛门指检,协助生产过程中要接触到产妇的阴道分泌物、粪便、血液、羊水等可能带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医护人员每天暴露于这些感染因子中,潜在各种传染病的危险。

    2.物理性危险源及危险源的辨识:紫外线灯照射引起皮肤、眼睛损伤;听胎心、协助接生过程中长时间保持腰椎前屈60度左右,增加了腰椎及腰肌的损伤;电器漏电、供电线路及设备漏电,引起现场人员的伤害。

    3.化学性危险源及危险源辨识:化学制剂存在的毒性、刺激性、腐蚀性损伤,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氧消毒液,用于手的消毒、病房、产房内空气、地面、污染的器械和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经常接触这些消毒剂可对皮肤及粘膜造成损伤。

    二、危险源防护对策:

    1.生物性危险源防护:在产科检查、接生过程中按六步法认真洗手,可用皮肤消毒剂擦拭。在接触产妇的分泌物、血液或处理产妇用过的敷料、器械时,必须使用手套。医护人员进入待产室、产房时应穿防护隔离服、戴帽子、口罩,更换拖鞋;在各项操作过程中避免被针刺伤、刀割伤。如在操作过程中不慎被割、刺伤,需要及时挤出伤口淤血,用盐水清洗干净,用碘伏消毒伤口,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产科医护人员每年体检,接种相应疫苗。

    2.物理性危险源防护:紫外线灯对眼睛、皮肤有伤害。在使用过程中,不可将皮肤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光源中,以防皮肤损伤。紫外线可放出臭氧,不能长期滞留在臭氧环境中,以防中毒。在检查、接生过程中,注意调整工作姿势,缓解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躯体疲劳及损伤,及时检查各类用电设备及供电线路,避免引起工作人员的伤害。

    3.化学性危险源防护:使用消毒剂时应掌握各种消毒剂的性能、配置,做到安全使用。长期使用消毒剂的房间应使用空气净化装置,定时通风,降低消毒剂对眼睛、皮肤、呼吸道的损害。

    总之,在医疗活动中减少职业性损伤,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职业环境,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是现代医院管理过程中应共同关心和不可忽视的问题。

    (◇青海红十字医院梁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