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甜食与健康
编号:11559936
吃甜食要付出心理代价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27日 《家庭保健报》 2007.11.27
吃甜食要付出心理代价
吃甜食要付出心理代价

    您知道吗?嗜糖过量也会得心理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含糖的点心、饮料、水果等越来越多。不少人经常将各种甜食当作零食,随时随地享用,殊不知,过量食用甜食不仅易患上肥胖、糖尿病等生理疾病,而且还易使自己患上心理疾病——“甜食综合征”,也称“嗜糖性精神烦躁症”。

    情景再现

    之一:小梦的办公桌上总是巧克力、小饼干、软糖等甜食不断,工作间隙不时吃两口,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如果哪天因为工作太忙或甜食断档,使她工作时没有吃到这些小零食,小梦总会觉得不知哪里不舒服,心情也会变得莫名烦躁。

    之二:小祥上小学五年级了,从上学那天起,他就没带过水也没喝过学校提供的水,而是渴了就到学校里的仓买买饮料喝。小祥的家庭条件好,家长不在乎花这点钱,可小祥的脾气却没因为喝“甜水”而变甜,而是越来越爱发脾气,做什么事精力都不集中。

    解读“甜食综合征”
, 百拇医药
    办公族小梦和小学生小祥患的是同一种病——“甜食综合征”。

    这是因为,我们平常所吃的糖是蔗糖,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进行氧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葡萄糖的氧化反应需要含有维生素B1的酶来催化。如果长期吃进过量的食糖,机体就加速糖的氧化,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使它供不应求。而人体是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B1的,全靠从食物中吸收,大量吃甜食会影响正常食欲,造成维生素B1供应不足,最终影响葡萄糖的氧化,产生较多的氧化不全的中间产物,如乳酸等代谢产物,这类物质在脑组织中蓄积,就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发生精神烦躁,引起“甜食综合征”。

    “甜食综合征”的主要心理表现为精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无名烦恼、心境恶劣、任性、易冲动、易暴躁等。

    两类人易患“甜食综合征”

    办公一族:工作中把甜食当零食吃的现象,在写字楼里并不少见。患“甜食综合征”的办公一族主要有两种症状:一种是厌食,就是不喜欢吃正餐,而特别喜欢吃零食;一种是贪食,除了正餐外还大量吃甜食。病因与当事人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其他外界压力较大有关。在办公室内频频吃甜食,可看作是一种对外界的应激反应,许多办公族用吃零食来发泄情绪、排解工作压力,而零食中又多数都是甜食。
, 百拇医药
    儿童、青少年:甜食因为口味诱人,得到孩子们的普遍喜爱,许多孩子不知道节制,经常是巧克力、奶油蛋糕、棒棒糖、果汁等不离口,而一些家长因为溺爱,对孩子嗜甜这一不良习惯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孩子对甜食越来越爱,导致糖摄入过量。儿童糖摄入过量,易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智力。

    解决之道

    吃适量的甜食是正常的,但如果吃得过多,不仅会对身体产生影响,而且还可能形成成瘾性强迫症。

    办公族:找出压力源,给自己对症解压,同时,选择正确的减压方式,如运动、看书、听音乐、找朋友聊天、写日记等,逐渐减少甜食的摄入量,把零食作为工作时间饥饿的“间食”,而不是减压的“药方”。现在临近年底,各个单位都相对比较忙碌,压力也随之增大,办公一族一定要注意调整心态。

    儿童、青少年:预防“甜食综合征”,要控制吃糖,不能养成偏爱甜食的习惯,尤其在吃饭前后、睡前不吃甜食,每天进食糖量不超过0.5克/千克体重。平时多吃一些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糙米、豆类、苹果、动物肝脏、瘦肉之类。

    本报综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