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疾病与性 > 艾滋病 > 中医药防治
编号:11511014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要抓住黄金切入点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39期
     在第20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主任委员、河南中医学院院长、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所长彭勃教授,彭勃教授就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您认为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是什么?

    彭勃: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恶性传染病,中医文献未见记载,诸多医家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不一。我们根据大量的临床证候学调查得知艾滋病患者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脘痞满、苔腻、脉滑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病情演变比较符合湿邪致病的特点。在对艾滋病防治一线的中医药专家进行的问卷调查也显示:艾滋病的中医病因以疫毒、湿毒和湿热之邪为多。艾滋病湿热疫毒之邪侵袭人体,直伤先后天之本,阴阳失调,多脏受损,变证丛生,最后致命元衰败而死亡。艾滋病临床表现为卫气、营气、宗气等多种气虚,气虚贯穿始终,各期均有表现致死性强、死亡率高,应归纳为元气受损,本元虚衰。而毒邪所致的各脏腑虚损,诸气不足,均为湿热疫毒之邪直伤本元之气的具体表现。因此,湿热疫毒之邪为艾滋病的主要病因,艾滋病毒邪直伤本元之气为其主要病机特点。
, 百拇医药
    记者:您认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切入点是什么?

    彭勃: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经历三个时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HIV感染期和艾滋病期。其中,无症状带毒期持续时间最长,感染者人数最多,约占三期总人数的80%以上。但由于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对耐药性的担心和经济方面的原因,西医一般不主张在该期使用抗病毒药,大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处于无药可用坐等发病的窘境。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此期正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黄金切入点。中医药注重整体调节,个性化论治,尤其是强调“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这和我们的切入点相吻合。

    记者: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彭勃:我们充分利用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无症状带毒期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黄金切入点”的观点,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263例无症状HIV感染者进行早期干预。初步统计结果表明,利用中医药早期干预,可明显减少或控制感染者相关症状、体征的出现,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稳定和增强免疫功能,降低部分病例的病毒载量。在该领域通过专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望达到延缓发病,甚至长期带毒不发病的目的。同时,我们对艾滋病进行了大样本规范化证候学研究,将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行业标准提供重要参考。
, 百拇医药
    艾滋病是新发疾病,中医证候学研究一直是艾滋病研究的空白领域之一。我们查阅1988年以来的有关文献,艾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共计约有 30余种,从多角度进行了探讨。但尚未有大样本流行病学证候研究报道。基于此,我们率先开展了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的规范化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的资助下完成了1323例HIV/AIDS患者和778例对照人群的中医证候学调查,采集了被调查者的社会学信息、中医四诊信息、相关实验室指标,并进行了部分地区HIV/AIDS患者的CD4+、CD8+指标进行检测,初步阐明了HIV/AIDS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特点、证候分布规律,对中医四诊信息的规范化、采集的客观化以及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起到促进作用,创建了一个先进、高效和安全的艾滋病中医证侯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结合大量的临床观察研究和证候学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了“艾毒伤元”的中医病因病机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艾滋病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被列为国家“973”项目“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继承与创新”重点课题。
, 百拇医药
    记者:现在我们治疗艾滋病有哪些方案?

    彭勃:针对艾滋病病人抗病毒疗法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以及部分机会性感染如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等,我们在西药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提高了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部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恢复了劳动能力。同时,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适宜大范围推广应用,甚至对全世界的艾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记者:您认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疗效如何?

    彭勃: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中医药可减轻或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症状、体征,稳定或提高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控制机会性感染的出现,延长生存期,其中部分病例通过中医药治疗后,病毒载量也有所下降。同时,中医药可以减轻HAART疗法治疗后引起的部分毒副作用,促进免疫重建,增加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记者:您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科研工作有何体会?

    彭勃:搞艾滋病科研工作多年,感慨颇多,其中最大的感触就是各级政府部门、医疗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艾滋病作为一个特殊的病种,没有政府的领导和协调,我们寸步难行。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们组建了一支复合型的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科研救治团队,但由于艾滋病科研救治工作的艰苦性、任务的艰巨性、政治的敏感性以及工作人员健康的风险性,决定了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去做,就像河南省副省长王菊梅去年艾滋病日前夕视察艾滋病研究所时所说:“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由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艰巨性,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只有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才能取得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成绩。, 百拇医药(冯 磊 本报记者)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性传播疾病 > 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