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研究
编号:11522402
道医学对常见疾病外因的认识(空净)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4日 网易博客
    外环境与发病

    外环境学是修真学和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人体小宇宙与自然外环境息息相关,人体内环境是受自然外环境所制约和调控的,人体内环境对外环境具有自我调节适应性。但是外环境明显剧烈的变化,或者长期处于非正常状态,超出人体内环境的调节承受适应能力时,就会产生疾病。

    外环境致病的机理,从本源上进行分类,同样是物源、质源和玄源三大类。在此三大类中进行分阴分阳研究其机理。

    一、物源性致病外因

    (一)阳性物源性外因

    1 、地域环境:地域环境是外环境中的一个大的概念,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生活饮食居住条件各异,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不同,常有不同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例如西北高原地区,气候燥寒,经常处在风寒冰冽之中,吃的是肉食酥酪和牛羊乳汁,体质肥壮,卫外固内,则外邪不易侵犯而多发内伤病。东南地区大都是滨海傍水,地势低洼,温热多雨,人们吃鱼而嗜咸,病多痈疡。有些地区因缺乏某些物质微量元素,就会产生地方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多见于远离海岸的内陆地区,最常见的原因是缺碘。

    2 、生活工作居住环境:如工业废气、废物多含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毒物,若因工作生活居住关系经常处在这种环境中,接触到有害物质,则可以使人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粉尘过多环境,高电压电磁区域,有害物理幅射环境,化学有毒物质的环境,都能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出现各种病理变化,产生急性或者慢性以及积蓄性病理改变。

    3 、气候因素:春天气候多风,因而常发生风温病征;夏天,特别是暑天,气候炎热,则常发生热病和中暑;秋天天气敛肃,气候干燥,则常发生燥病;冬天气候严寒,则易于外感寒邪为病。

    同样,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也与自然气候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反常,或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则更容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如麻诊、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多流行于冬春季节;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 ,则多流行于夏秋季节,因为那时的气候条件更适合于这些疾病的致病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

    4 、冻伤:环境气候致病之一,是指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是我国北方冬季常见病。温度低,受冻时间越长,则冻伤程度越重。全身性冻伤,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寒过盛,阳气受损,失去温煦和推动血行作用,则寒战,体温逐渐下降,面色苍白,唇舌、指甲青紫,感觉麻木,神疲乏力;或昏睡,呼吸减弱,脉迟细。如不救治,易致死亡。局部冻伤,多发生在手、足、耳廓、鼻尖和面颊部位。发病初起,受冻部位因寒主收引,经脉挛急,气血凝滞不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83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