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0913
始终原委索究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1期
     元代学者刘因在谈到对古籍的注疏要求时指出,校释之道,“必先传注而后注疏,注释以后议论,始终原委,推索究竟,以己意体察,为之权衡,折之于天理人情之至。勿好新奇,勿好辟异,勿生穿凿”、“毋惨刻,毋诞妄,毋临深以为高”。这些作为古籍校释工作的至理明言,一直是后人从事这一工作的借鉴和标准。以此来衡量高文柱先生校注的《药王千金方》(华夏出版社出版),更让人感觉出该书的特色和分量。

    《药王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我国唐代医家孙思邈的重要著作,是唐以前我国医学经验的总结,对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被誉为中国医学史上的承前启后之作,孙思邈也被后世尊称为“药王”。其书问世以来,被反复刊刻过几十次之多,且传播到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受到世界医学界的关注。

    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二书合而为一校释出版,是《药王千金方》的第一个特色。它不是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作者精心思维和精心设计的体现,因为两书“譬輗軏之相济,运转无涯;等羽翼之齐飞,抟摇不测”(孙思邈《千金翼方》序)。合称《千金方》,既符合后人的称谓习惯,更有利于两书内容和学术思想上的互补和交汇,还便利于读者对孙氏思想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因此,出版之始已被确定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资助项目,成书次年即被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并且再次重印。不久还将以新的版式纳入《中医必读百部丛书》之中,成为全国中医“读经典,学名著”活动的统一教材之一。全书洋洋洒洒200万言,把孙思邈著作中“岐黄之要,行医之道;脏腑之论,证治之辨;针灸之穴,用药之方”等的偌大学问表现得淋漓尽致。
, http://www.100md.com
    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立足于原著基本精华的保护,是《药王千金方》校释的第二大特色。在原汁原味保持孙氏学术精华的同时,校注者极力彰显把中医学术的普及和实用作为突出的主题。陈垣氏在《元典章校补》中提出的校书四法,校注者灵活掌握,自如应对,在“对校为主,他校为辅,参以本校,慎用理校”的原则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颖才智,合理取舍前人的校勘资料,根据书中衍、误、脱、倒、窜等的不同情况,分别写出删、改、补、正、移和列异、存疑等相关的校记,给读者一个明快的交待。为了扫除阅读和理解上的障碍,校注者还特意在校勘的同时对一些疑难字词和短句做出简而不繁的注释。对一部古籍的校释,底本和校本的选择决定着校释的最终结果。《药王千金方》从众多的的底本和校本中“广搜博采,爬罗其间,甄别精芜,披沙拣金”,其最终做出的选择堪称为目前国内外最优、最具价值的。

    《药王千金方》校释的第三个特色是对孙思邈学术思想相关资料搜集的广泛性。其作为医书的楷模,“前代之书,孙氏广征援录,无不采摭;后世医家,奉《千金》为圭臬,著书立说,多所引用”。其承前启后的性质,决定了它与中医学发展史的纵横交错关系。为了准确表现这一特点,校注者仿宋臣校书之法,溯流以探源,端本而正末,“事关所出,无不研核”、“凡所派别,无不考理”。仅所采医书一项,竟包括自《黄帝内经》等诸家著作达30种之多,参古合今,融会贯通,把孙思邈学术思想形成、传承、发展的脉络梳理得十分透彻,简直一部孙氏学术的流传谱系,给今人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启迪和方便。书中还收录了当代国内文献学研究大家王玉川、李经纬、钱超尘和蒋力生、沈澍农等教授的重要著述,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聚焦了孙思邈学术思想的无限魅力和广泛价值。

    《药王千金方》历时十载,稿凡六易,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的主任委员、国内著名的中医文献学专家高文柱先生“焚膏继晷,并日而食,目损如盲,指僵若失,固守一编,心无二用”的结果。古人云:“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人所见不广,用药不神。”读高文柱教授校注的《药王千金方》,得到相关学问之外还是一种享受,读后才能感受到。, 百拇医药(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