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0899
立足云南走民族医药之路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1期
     云南中医学院自创建以来,紧密结合边疆特点、民族特点和资源特点开招收大量少数民族学生,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服务基层的人才;始终重视和遵循中医药工作规律及学术要求特点,中医与中药结合,加强人才培养等工作。学院建有民族医药的研发平台,有民族医药省级重点学科、民族医药的研究团队、民族医药研究成果。

    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

    云南中医学院自1960年建院起设置的中医学专业及1977年招生的中药学专业,在学校专业结构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1997年增设中药制药专业(本科),1999年按照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为制药工程专业。根据社会需求,中医学逐步分化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骨伤、针灸推拿学、男科学5个专业方向。2000年以来,为适应云南社会经济和基层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先后增设了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两个医学类专业。其后又于2002年与云南财贸学院联合开办了市场营销专业。依托重点学科及院级重点实验室“云南中药材优良种苗繁育中心实验室”建设,于2003年增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2005年增设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本科)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 百拇医药
    学院坚持走中医药并重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医学、中药学为主的本科专业格局。现有医、理、工、管等4个学科门类。已成为云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摇篮。

    招生到就业,统筹兼顾

    云南中医学院在编制招生计划时就以“立足云南,服务基层”为主导思想。本省本科招生计划的80%以上面向16个地州招生,并根据高考考生的多少编制招生计划,重点照顾边疆少数民族的考生。

    为让学生感受边疆民族地区对医药卫生人才的需要,体现服务基层的指导思想,学院每年组织由教师、学生组成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奔赴全省各地,深入边远山区,走村串寨,送医送药。此项活动连续六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联合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服务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在就业实践方面,云南中医学院办学47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万余名毕业生,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表明,71%以上的毕业生都在云南基层医药卫生单位工作。2007年,制定了对选派参加国家基层项目或地方基层项目的毕业生给予奖励的政策,大力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实践证明,学院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他们立足基层,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人民,为云南边疆医药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 百拇医药
    搭建民族医药研发平台,研究成果累累

    云南天然药物资源十分丰富;又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学院自1960年建院开始,就以培养造就云南各少数民族中医和民族医药人才为己任,在民族医药的教育与科研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著名药学专家曾育麟教授为首的民族医药研究团队以从民族药中寻找新药为目标,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提出了“从民族药中发现新药”的著名论断,先后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为提升本科教学水平,云南中医学院着力建设民族医药重点学科,“民族医学”学科是云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院级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积累,学院从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挖掘,整理了一大批各少数民族的医药资料和标本实物,逐步形成了从民族医药理论研究到临床实践应用一条龙的研发基地。通过加强“民族医药”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积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2004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编写完成《二十一世纪中国傣医药本科教育规划教材》系列教材7部:《傣医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药学史》、《傣医方剂学》、《傣医临床学》、《傣医经典选读》,标志着我国傣医学系列本科教材的诞生。
, http://www.100md.com
    为大力加强民族医药研发基地建设,云南中医学院创建了两个特有的生药标本馆———“滇南本草馆”和“神农本草馆”,建立了药用植物种苗繁育中心、民族医药研究开发中心。

    标本馆现已收集、整理和鉴定民族药与中草药蜡叶标本逾1000种,药材标本逾800种。繁育中心对加强对民族药的资源保护和珍稀濒危品种驯化的研究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民族医药研究开发中心的3个分中心———天然美容护肤品研究中心、中药炮制研究开发中心、民族药物组培实验中心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此外,近年来由中心承担的民族医药科研项目逐年递增,有两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标志着云南中医学院在“民族药新药研究”方面的总体水平已处于国内同学科前列。

    2007年,学院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等共建“云南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将“云南民族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建成云南省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将云南省彝医医院建为附属彝医医院(第五附属医院),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建为附属傣医医院(第六附属医院)。

    至此,云南中医学院大力建设民族医学省级重点学科,形成了民族医药研究团队,搭建了民族医药研发平台,催生了民族医药研究成果,初步形成民族医药“教学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百拇医药(赵 勤 侯 宾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