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0572
承药草园精神 育“四得”英才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5期
     云南中医学院在47年的办学历程中,紧密结合云南边疆特点、民族特点及资源优势,教书育人,艰苦兴业,拼博进取。通过承建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药草园,形成了“全力以赴、奋发有为、艰苦兴业、争创一流”的药草园精神;将省情特点内化为办学动因,倾情于边疆的建设与发展,为边疆和基层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四得”人才。

    参与世博会建设,铸就“药草园”精神

    云南虽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拥有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是动植物王国和药物资源富集区,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和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作为云南省惟一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云南中医学院领导充分认识到,只有坚持从国情、省情出发,抓住加快发展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的大好机遇,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才能彰显学院的存在价值

    在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药草园作为’99世博会六大专题园之一是历届世博会的首创专题园。由于苗源组织和种植受季节影响,种植与土建交叉施工,建设工作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为完成建设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学院师生员工以团结一心、克服万难的斗志,多次参加药草园义务劳动,挑水担土,挖坑种苗。正是这种“全力以赴、奋发有为、艰苦兴业、争创一流”的药草园精神,使药草园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按期完成,并荣获“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贡献奖。药草园的建成,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扩大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 百拇医药
    医药并重,着力培养“四得”人才

    云南中医学院针对云南省医药资源丰富、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的现实,紧紧把握住云南打造绿色生物强省、强势推出“云药”支柱产业的机遇,提出了“医药并重”的本科办学思路,形成了中医学、中药学为主的本科专业格局。其中医学类本科专业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专业;药学类本科专业,由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市场营销专业构成,“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与开发—生产与流通”的人才培养链。“医、药”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中医药“四得”人才打下了医药互动的良好业务基础。

    学院还通过管理与教育相结合,专门队伍与兼职队伍结合,激励约束与学生自身价值实现相结合等措施,在管理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既受到学院严格、规范的管理,又能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使学生的管理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品德好、文化素质好、专业素质好、心理素质好、身体素质好的“五好”学生。“五好”的基础最终成就了“四得”人才,即真正能扎根基层、服务边疆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学院的民族医药学科是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成长性较好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通过加强民族医药学科的建设,积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2004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编写完成《二十一世纪中国傣医药本科教育规划教材》系列教材7部。学院的民族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承担的民族医药科研项目逐年递增,有两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在学生就业导向上,鼓励学生回到基层,回到家乡。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表明,学院71%的毕业生都在云南省县及县以下的基层医药卫生机构工作。实践证明,学院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他们立足基层,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人民,为云南边疆医药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百拇医药(赵 勤 侯 宾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