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0574
关于中医教育改革的七点建议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5期
     进行中医教育改革,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弄清楚中医这个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不然改革就只会是隔靴搔痒,不着要领。要学好中医,必须抓好两个关键环节,其一是深刻领会和牢牢掌握中医独到的方法论,其二是加强临床实践经验的培养。就此我提出七点建议:

    1.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

    现代中医所推崇的四大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科独到的方法论。《内经》奠定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即认识生命和疾病规律的方法,主要是恒动观、系统论,《伤寒论》奠定了中医临床方法论,即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也就是辨证论治。不通过这两部著作的学习解决认识论、方法论的问题,学习中医便入不了门。这两门课不仅要开,而且要给足课时,讲深讲透。

    2.开设“中国古代医学文化”课

    学习中医必须对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历史等有深刻了解,才能领会和掌握中医的方法论。由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主要是现代教育,当进入大学面对中医所依赖的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和中医思维方法和大量的中医古籍时,普遍感到困惑和迷茫。大学虽然开设了中国医学史、医古文课,对中医入门有所帮助,但所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仍然不够。为了深刻理解中医的方法论及其产生的人文背景,有必要开设一门“中国古代医学文化”课程。
, 百拇医药
    3.重新规划和整合西医课程

    我主张要培养真正的中医应尽量少学西医知识,只学中医临床所必须掌握的西医知识。如西医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微生物学等课程大部分应当取消或重新组合,或作为选修课。我们可以仿效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程的办法,将全部西医课程整合为一门或两门,侧重于介绍作为中医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西医临床知识。课时可定在400学时,基本按照二八开,西医二、中医八的原则。换句话说,只要熟悉必要的西医临床知识,将来当一个会看病的、合格的中医是完全可行的。

    4.加强对中药的感性认识

    过去中医带学徒非常重视采药、识药、尝药这三个环节,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而且对深入掌握中药的性能大有益处。建议每个有条件的中医院校都建中药标本陈列室、中药园和中药饮片品尝室。前二者在许多院校中都已建立,但没有哪个院校设有中药饮片品尝室。中药的五味主要是通过口尝而体验、总结出来的,让学生在中药饮片品尝室随意观看、品尝各种中药饮片,将来在开方时,哪味药质地轻、气味淡,剂量宜重;哪味药质地重、气味浓,剂量宜轻;哪味药苦极、气腥、服之易呕就会心中有数。总之,建立两室一园,对于提高学生对临床药物知识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 百拇医药
    5.利用视频跟随名医见习

    跟随名老中医坐堂,直接观察老中医看病,学习他们治病的经验,这是中医培养临床人才最好的办法。可是,名老中医人数有限,满足不了现代中医教育的需求。我认为,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视频设备解决这个难题。在名医看病的诊室安上视频探头,当他们看病时,打开视屏,让学生观摩。诊余,还可以专门安排这个医生同跟他坐诊的学生,就开方的思维途径,看病过程中的功过得失,以及进一步治疗的设想,进行讲解讨论。视屏前的学生不仅可以看,也可以提问,参加讨论,这种收获将是最大的。

    6.调动校外资源带教学生

    真正会看病的名中医,不见得都集中在中医院校,大部分分散在各县市、基层。他们很多没有高学历、高职称,但看病疗效好,在当地百姓中有口碑。现在各省的中医药管理局对本省的中医都进行过摸底调查,心中有数,各省的中医院校应当和中医管理局协同配合,利用这批宝贵资源,来帮助学生成才。这是补充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在临床经验教学方面不足的一种可行方法,如果能够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对中医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效果是不可低估的。

    7.鼓励中青年教师上临床

    目前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学历、职称很高,但很少有人长期从事过临床或者始终不脱离临床。临床对于一个中医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中医理论是通过临床来验证的,中医的疗效是通过临床来创造的。临床实践的重要性,不仅对于教临床各科的老师是如此,对于讲授基础理论的老师,也同样如此。中医的理论和临床水乳交融,具有古代自然哲学的特点,脱离了临床,理论就很难讲通,甚至破绽百出;一旦联系到临床实践,看似抽象干枯的理论就如鱼得水,生动鲜活了。各个院校都应当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上临床,并且要形成一项制度,制定考核标准。, http://www.100md.com(彭 坚 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