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0548
妙手仁心系海丰 春秋十载献真情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5期
     从1997年到2007年,整整十年的扶持,不避寒暑、不计烦劳,风雨无阻,始终如一。农工党广州中医药大学总支的专家们在海丰县中医院人的心中竖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是他们为海丰县中医院的发展找准了方向,是他们使海丰县中医院从早年的惨淡经营走向了新生。

    海丰县中医院座落在景色宜人的广东海丰九都山下,与闻名遐迩的海丰革命烈士陵园相隔一箭之地。作为革命老区的海丰,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短缺,既便是县级医院,亦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危机。1997年夏天,农工党广州中医药大学总支的专家们从一次义诊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帮扶活动,从此海丰县中医院在时代的大潮中逆风飞扬,从1997年的年创收300万元到2007年的超千万元,连续十年取得社会与经济两个效益的丰收,在海丰县乃至广东汕尾地区声名鹊起,成为当地医疗卫生系统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分析医疗市场行情,找准发展定位

    那是一次改变海丰县中医院命运的义诊。1997年夏天,农工党广州中医药大学总支组织了一批包括神经内科、骨科、眼科、妇科等专业的专家教授,组成阵容强大的医疗队来到海丰,开展医疗咨询义诊和学术讲座活动,正是在这次活动中,专家们发现了海丰中医院的疲弱,于是针对海丰中医院本身的发展开展了一场严肃的“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 百拇医药
    专家们发现,海丰县中医院之所以不景气,根本原因是没有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在与当地医院的竞争中无优势可言。对于中医院而言,中医特色就是生命!纵观海丰地区,专家们敏锐地发现,当地所有医院的骨伤科和眼科的医疗技术水平极为一般,而这两个科恰恰是中医优势所在。通过分析,海丰县中医院的领导们豁然开朗,当即决定发展中医骨科和中医眼科!

    立足专科专病,建立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为了能够长期有效地帮扶海丰县中医院,在中共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与海丰县政府、政协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县中医院的努力,“农工党广州中医药大学总支委员会(海丰)医疗援助点”于1999年5月20日在当地正式挂牌。

    发展中医骨伤科和中医眼科,关键是培养人才和提高技术。但培养人才和提高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以师带徒,长期跟师。于是建立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工作摆在了农工党广州中医药大学总支委员们的面前。该校附属骨伤科医院的专家以及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专家研究后决定,定期下乡,手把手地教,直到海丰县中医院的骨伤科和眼科发展壮大为止。
, 百拇医药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医院把帮扶海丰中医院当成了一项政治任务,十年间将海丰中医院骨科乃至内科所有医护人员带回广州免费进修培训,针对县中医院无法进行的骨科手术,骨伤科医院的院领导组织骨科专家亲自下乡手把手地指导。在眼科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眼科专家、农工党员李景恒副主任医师和王幼生副教授,利用业余和节假日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下乡开展眼科治疗业务。1999年5号台风袭击汕尾地区时,李、王两位医师正在从广州赶往海丰医疗援助点途中,当他们准时出现在县中医院时,雨水早已淋透了全身。李、王两位专家为了培养县中医院的眼科人才,花费了数不清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眼科中的高难度手术,他们坚持术前讲解,术中手把手教。他们还手提幻灯机、眼科知识录相带、眼睛模型到海丰各医院为医生上课,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掌握临床技能。

    正是由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的领导和专家们以及该校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专家们持续十年的悉心扶持,海丰中医院骨伤科和眼科在海丰地区脱颖而出。在骨伤科方面,年手术台数从1998年的300多例发展到2007年的1000多例,从简单的四肢手法复位到独立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椎间盘髓核摘除等手术,从年创收200多万元到2007年的800多万元,海丰中医院骨伤科成为了该院的核心科室。在眼科方面,月门诊量从1998年的150人次发展到2007年的500人次,年收入从1998年的2万多元增长到2007年的50多万元,在治疗病种方面从只能治疗外眼疾病发展到现在可以独立治疗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炎、结膜炎以及斜视弱视、屈光不正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多种眼底病。该院骨科和眼科的发展还带动了其他科室的发展,医院大型医疗器械总值和固定资产总值分别是8年前的12倍和7倍。
, 百拇医药
    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谐了医患关系

    医疗援助点在海丰县中医院固定设点十年来,农工党的美名广为流传。农工党广州中医药大学总支派来的医务人员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医德医术不仅为自己的组织平添了光彩,让老区人民群众尝到了多党合作的甜头,更为打造海丰中医院的医德医风品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了贡献。

    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在当地群众心中留下口碑的省城医生,人们往往不知其姓甚名谁,可都知道他们是农工党员。以自己的仁心仁术换取了“光明使者”美誉的两位中年眼科专家便是其中突出的范例。

    见闻一:海丰一名双目失明多年的老奶奶,慕名求诊。经检查,老人患的是双侧老年性白内障,于是做了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第二天失明5年之久的老人重见光明。于是“广州来的眼科医生,少花钱治大病”的佳话一时风传海丰四乡,众多的眼疾患者赶到县中医院,都说要找广州来的医生。
, 百拇医药
    见闻二:一位即将要做手术的病人,给李景恒、王幼生分别塞了“红包”,并跪在地上恳求收下。善解人意的两位医师只好暂时收下,手术完成后,他俩又把“红包”如数归还原主。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十年来,援助点为广大患者的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又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因为同样的手术其费用远远低于广州等大城市的医院,还省却了路途、住宿、伙食和误工等费用。

    在农工党广州中医药大学总支专家们高尚医德医风的感召下,海丰县中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得到了显著加强,成为当地医疗卫生系统的品牌。

    十年的扶持,十年的奉献,农工党广州中医药大学总支的专家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承诺,他们说只要海丰县中医院需要,他们还会坚持,因为他们在海丰留下了永远的情。, 百拇医药(陆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