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0527
欲要培养名医 必先追求“六明”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6期
     吴仪副总理提出的“六名”(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名厂、名店)战略,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百年大计,而其关键在于培养代有传承的“名医”。

    统计资料表明:全国经各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评定的“名中医”,总计不到3000名经过名师指导、掌握了一定现代科技知识、在学术上有较深造诣的中医药专家,全国不足2000名;学识丰富、治验卓著的名老中医,全国不足1000名。至于学验俱丰、德业双馨、誉满海内外的当代中医名家如邓铁涛、王绵之、路志正、焦树德、任继学、颜德馨、贺普仁、唐由之、刘弼臣等,全国不足200名,而且大都年事已高,不少珍贵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秘技绝招都濒临失传的危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培养新一代名医,高度重视中医药继续教育,建立了师承教育制度,确立和实施了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项目等,最近又确立了“三名三保”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何培养名医?笔者和陆广莘教授经过多次探讨,一致认为关键是要追求和达到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传承的“六明”。

    一是“明志”:名老中医为什么都能够执着地追求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提升?为什么能坚定不移、心甘情愿地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奋斗不息?是否深入研究、可否准确回答、能否真实继承而“明志”。

    二是“明德”:名老中医都以“苍生大医”律己,究竟在哪些方面以及怎样律己,才能成为“苍生大医”?是否深入研究、可否准确回答、能否真实继承而“明德”。

    三是“明理”:名老中医都讲究“勤求古训”,但究竟怎样“勤求”以及“勤求”了哪些“古训”?是否深入研究、可否准确回答、能否真实继承而“明理”。

    四是“明术”:名老中医都追求“博采众方”,究竟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博采”以及“博采”了哪些“众方”?是否深入研究、可否准确回答、能否真实继承而“明术”。

    五是“明法”:名老中医都讲究“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究竟在何处以及怎样“发皇”了哪些“古义”和“融会”了哪些“新知”?是否深入研究、可否准确回答、能否真实继承而“明法”。

    六是“明业”:名老中医都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而在现代医学大环境下,名老中医怎样不受社会、学术客观环境的影响,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而不被“舶来品”牵着鼻子走?不是自我标榜为“中医”而又使患者心悦诚服地承认是真正的中医?是否深入研究、可否准确回答、能否真实继承而“明业”。

    所以,要贯彻落实“六名”战略,培养新名医,首先就要掌握打开培养名医之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传承的关键———追求和达到“六明”:明志、明德、明理、明术、明法、明业。, 百拇医药(孙光荣 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