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1653
蟹的闲话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5日 网易博客
     ■傅维康

    蟹有多种名称,晋代葛洪《抱朴子》称蟹为“无肠公子”,明代李时珍解释为“以其内空曰无肠”。公元1059年傅肱撰《蟹谱》,称蟹为“横行介士”。

    河蟹滋味鲜美,主要是它含有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味精的主要成分即谷氨酸。中国古人不仅烹饪河蟹做美食,还把它作药用。葛洪《肘后卒救方》介绍用捣烂的生蟹肉涂治漆疮,清代张路玉《本经逢原》介绍用生蟹肉捣烂敷治烫伤。此外,中国古人还把蟹壳煅烧后研成细末用于医疗。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蟹壳可用于治疗瘀血积滞、胁痛、腹痛等。明代戴元礼《证治要诀》记述,以米汤吞服蟹壳粉末可医治血崩与腹痛,以蜂蜜调蟹壳粉末可用于被蜂刺伤的外敷治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学者研究发现,蟹壳中含食物纤维,能吸附肠道食糜中的氯离子,有助于抑制血压上升。

    新鲜河蟹无甚毒性,仅少数人对蟹会引起过敏反应。但蟹体上附有许多细菌、微生物,若对蟹保管不妥善,则蟹肉丰富的蛋白质易受微生物分解变质而产生毒性,故食前应将其清理洗净、煮熟蒸透。宋代王璆《是斋百一选方》记载:“一人食蟹多食红柿,至夜大吐,继之以血,昏不省人。”看来,蟹与柿的确不可同食。

    由于蟹的形态及其活动特点,也使其留下不少有趣的掌故。例如,古书中有“蟹眼汤”一词,所指的是“初沸水”,因煮水刚沸之时,水中会冒出许多组小气泡,这些小气泡恰拟蟹眼。宋代张元干《浣溪沙》词:“蟹眼汤深轻泛乳,龙涎灰暖细烘香”,巧用“蟹眼汤”作妙对,更增添其韵味。

    又如,“蟹行”一词,戏指螃蟹爬行,还表示人在弹奏古琴时,手指在琴弦上轮番往返移动的情景。前蜀贯休《听僧弹琴》诗中,就有“琴上闻师大蟹行”之句。明代陈继儒《珍珠船》写道:“弹琴轮指曰蟹行”。

    古代汉文的书写方式,数千年里都是从上往下竖写。十九世纪以后,拉丁文及英、法、德、美、意、俄、西班牙等国文字的书籍,逐渐传入中国,外文的书写方式是由左往右横写,有些中国人就把它们比拟为螃蟹的横向爬行,称之为“蟹行字”或“蟹文”。清人黄遵宪就曾将此写入诗中:“教儿兼习蟹行字,呼婢间调□舌音。”(《岁暮怀人》)梁启超则曾写道:“吾尝在湖南,见其少年子弟,口尚乳臭,目不识蟹文,未尝一读欧西之书,而其言论思想,新异卓拔。”(《论中国人种之未来》)另也有人称英文等为“蟹形字”者,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写道:“……只有一位英文教员是湖北人,他一上讲堂便用英文来说话,写也写的一些旁行邪上的蟹形字。”这些记述,而今读来,甚觉有趣。, 百拇医药(sdaul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