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6663
探索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8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长期以来积极探索既符合高等医学教育特征、又充分体现中医药主体思想的新型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继承创新,不懈探索,总结了一套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

    一、三个阶段的探索构建了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初步探索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提出了中医药人才个性化和全面素质培养的思路,继而以中医基础学科及课程分化为先导,逐步探索新型学科和课程体系;1985年起开展学分制改革试点;1991年起开始第一批七年制中医学专业教育。通过这些措施改变了“一本书论学、一本书开课”的模式,迈出了探索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步伐。

    改革推进阶段:1993年,以完全学分制管理制度、三学期制、体育俱乐部制改革为主线,以注重个性和全面素质教育为中心,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1996年,提出以注重全面素质教育为中心,调整、优化和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以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改革方案;从1998年起,积极探索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并于2003年建立了校极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多模块实验教学平台。
, 百拇医药
    全面深化阶段:自2000年以来,全面开展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进一步完善了学分制管理制度,深化了以中医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人文与身心素质,以及人才质量保障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成果,进一步推进整体改革,优化“院校合一”体制和产学研联盟办学思路,加大学科和师资建设力度,探索保障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二、“一体两翼”的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长期以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坚持继承为本、创新为魂的理念,构建和完善了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即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体,以较宽广的现代科学、医学知识和创新思维为一翼,以较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底蕴为另一翼。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构建:

    1.以学分制改革为先导,强调个性化培养模式。按照医学教育基本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建立了富有中医药院校特点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学分制使学生可按照自身情况,有重点地安排学习进程,也为个性化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体制保障。从2006年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优秀学生自我拓展的计划。为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配合学分制改革,学校还加大了多元化评价制度的建设。这种个性能力评价途径引导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可作为优秀学生和直荐研究生选拔的参考依据。
, 百拇医药
    2.改革中医药课程体系,促进学科知识开放交融

    加强中医药基础课程建设,采取“前期导入,后期回归”的整合方式。新增以中医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形态和生理功能理论等为核心的中医基础系列课程,为学生建立符合认知规律、结构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打下基础。将中医经典课程与中医各家学说课程进行分化、重组,将原来的5门拓展为12门。设立经典课程(临床讲座),形成了“导读、精读、提高”三段式的经典课程教学模块。加强中医药传统与现代科技结合类课程的建设,开设了中医工程、中医信息、针灸穴位解剖、实验中医学等。

    将新兴、交叉类相关课程充实进课程体系,形成集专业理论、实践环节及人文、身心素养教育在内的九大类课程模块,还设了社会学类、管理学类、法学类、艺术类等七大类选修课程。利用学分制,形成了多元化、个性化中医人才培养规划,使学生在完成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后,可通过对课程的选择和组合完成个性化专业学习目的。

    3.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建立科研思维训练平台
, 百拇医药
    整合科研、教学资源,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利用两个校级实验中心的建设,促进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建设了实验中医学、实验针推学、中医基础(经典)综合实验等课程,并将自主研发的中医脉象仪、针灸推拿手法测定仪、中医腹诊仪、穴位测定仪等充实进实验教学中。目前,已建立了以多模块、多层次为特点的四大实验教学模块。

    建立科研训练课程,鼓励早期参与科研。每年投入资金用于本科生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程建设,目前每年开展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学生小组近30个,并配备导师。

    利用科技创新平台,丰富课外科研创新活动。近年来在学生中开展科研和创业计划招标47项,每年向本科生开放课题20余项。

    4.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积极开展讨论和探究式教学。从2004年起,在中医学专业课程中开展PBL(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学尝试,有15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展了PBL教学改革。针灸推拿等课程中引入“经典-临床-实验”三位一体探索性教学模式。
, http://www.100md.com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自学空间。把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作为充实自主学习资源的重要抓手。改革传统课程的训练和考核方法,在四大经典等课程中,开发了人机交互思维和技能训练系统。针灸医经选读等课程还建立了教学主题网站。

    多种措施推进中医双语教学。从2001年起开展了双语教学试点工作。近年来,以开办中英合作药学专业、七年制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外向型方向为契机,大力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双语课程,目前开设和在建双语课程20多门。

    5.探索临床实践新模式,提升学生中医继承能力

    早期导入临床,后期基础回归。实行“三学期制”改革,学生从第1年开始,每学年的小学期到临床实习,在临床实习阶段强化中医基础回归教学。高年资教师和名医开展中医基础和经典理论的运用讲座,提升学生对经典的学习兴趣。借鉴中医师承教育优点,建立本科生临床导师制度。各临床医学院建立了传统中医教学示范病房,使学生全面了解传统中医诊疗的特色优势,展示名老中医风采。要求学生整理名老中医医案,目前由学生整理的近40万字的老中医医案已经出版。为保证实践质量,还建立和完善了考核制度。
, 百拇医药
    6.加强人文及德育教育,构建身心素质教育平台

    紧密结合中医药专业教育特点,不断完善递进式德育教育计划。以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利用中医药博物馆、百草园等平台,深化中医文化教育;开设文、史、哲、艺等选修课,不断引导学生的中医药文化价值取向。深化体育俱乐部制,将传统体育课程分为基本身体素质课程、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竞技类体育课程三大模块,按俱乐部制模式选择体育训练项目,强化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构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还必须重视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科师资建设水平。学校在鼓励教师投入教改、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开展名师传承工程、推进学科人才建设等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为保证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可持续进行,学校在推进整体改革、建设教育发展长效机制上也提供了多方面的保证。, http://www.100md.com(海 霞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