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医业资讯
编号:11562979
临床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亟待规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8日 《中国医药报》 2007.12.18
临床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亟待规范

     爱读爱看 www.idoican.com.cn

    本报福建讯 辨证分型是中医临床论治的基础,也是评定疗效的前提。然而,一项对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文献报道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在诊断标准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825篇临床研究报道中对缺血性中风的辨证分型及证型表述方式混乱,所用治法术语极不规范,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等。对此,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呼吁,完善缺血性中风的诊疗规范,统一辨证和治法术语,以使临床医生有据可依。同时,中医药工作者应自觉运用规范的诊疗术语,以利于中医学术的发展。

    该研究由福建省中医学院中药学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河南中医学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共同进行。他们对1996年以来有关缺血性中风的825篇中医药临床文献的54332例临床研究报道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其中辨证分型达104种之多,多见相同概念而不同名词、辨证分型名称不同但意思基本相同或相近者。较为典型的如: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肝阳化风、风阳上扰、风火上扰清窍、风火蔽窍;肝肾阴亏风阳上扰、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伴肝阳上亢、肝硬化阳上亢肝肾不足、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阴虚风动、阴虚阳亢;痰瘀阻络、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浊瘀阻、痰湿瘀阻、风痰瘀血、络脉空虚痰瘀阻滞;痰湿蒙塞心神、痰蒙清窍、痰证、痰湿证、痰湿阻滞、痰浊阻络、痰湿内盛、痰浊中阻、痰浊内滞;肾虚血瘀痰阻、肾元亏虚痰瘀互阻、肾虚精亏痰瘀互阻、肝肾不足痰瘀阻络;风痰瘀热互结阻滞经络、风火痰瘀痹阻脉络、风热瘀血痹阻经脉、风火瘀血上扰清窍;气血两虚、气血亏虚、气血两亏、气虚血虚兼肝肾阴虚、肝肾不足气血衰少;气血亏虚脉络瘀阻、气血不足脉络瘀滞;痰浊蒙蔽肝阳上亢、风痰火亢、肝风挟痰、肝阳挟痰、痰热内闭心窍、痰热阻络;瘀血阻络、瘀血阻窍、络塞血瘀血行不畅、血瘀证——由此可见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及个体证型表述方式的混乱。临床报道中同时存在着治法术语繁多,一义多词,词义含糊等现象。825篇文献资料中所用治法术语竟逾百条。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由于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多变,临床医生个人经验不同,所采用的辨证方法侧重点不一,使得辨证结果千差万别,含义和表述也极不规范。另外,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的行业标准不统一。全国中风病急症协作组将其分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气虚血瘀4个证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制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阴虚阳亢证3型。1986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制定为中经络包括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中脏腑包括风火上扰清窍、痰湿蒙塞心神、痰热内闭心窍、元气败脱心神散乱共9种证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将其分为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5类证型。这就使医生很难把握一个合适的标准。然而,没有统一的分型标准不利于对缺血性中风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也不利于对该病各种证型客观化和定量化的研究。研究人员认为,各医家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客观上也增加了研究的不确定性。对许多方法和药物无法进行评判比较,这是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行业标准作为指导性诊断规范,只有客观统一、术语规范、切合实际,才便于应用。否则,不仅不能帮助缺血性中风证型的规范化,反而会使临床无所适从,导致更加混乱的局面。

    (闫志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