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6355
应如何看待“科学阐释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52期
     自从《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发布之后,有人对其中“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的主张,表现出了明显相反的态度。基本的观点就是:对中医进行现代科学阐释,就是用西方科学来套解中医,按照西方科学模式来改造和西化中医,是“唯科学主义”的。用现代科学来阐释中医就是西化中医吗?就是唯科学主义吗?得出这一结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这表明我们在对“科学阐释中医”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差距。难怪有人在中医现代研究的实践中总是“心有余悸”,总在怀疑研究路线的正确性。

    “科学阐释中医”应如何看待?以下三点可以作为判断的基本标准。

    是破坏还是完善原有理论体系

    之所以有人认为“科学阐释中医”是对中医的改造,根本原因就是把这种“科学阐释”看成是对中医原有理论体系的破坏。判断“科学阐释中医”是与非的标准,首先要看它对中医的理论体系是破坏还是完善。
, 百拇医药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理论归纳逐渐形成的,它的科学性经过了历史的检验,不容怀疑。所以,在对中医进行科学阐释的实践中,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那就是阐释的对象是什么?是整体还是部分?是在“形上”还是在“形下”?准确地说,科学阐释的部位不是整体而是部分,不在“形上”而在“形下”,不是对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进行解构,而是对理论体系中蕴含的具体原理进行科学阐释,即挖掘阐明其科学内涵。阴阳学说的“对立统一”规律、五行学说的“互相联系”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是哲学水平的总结,怀疑和验证都是多余的。但是,在这些基本要素中所包含的具体原理,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肝主疏泄,主藏血”;“肾藏精,主生殖发育,主水,主纳气”等,这些具体原理在现代科学水平上的“结构”与“关系”是怎样的,则是我们今天要进行科学阐释的,这才是“科学阐释”的主要对象。其他如治疗学中的方剂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具体的治疗原理也包括在其中。

    对中医具体原理进行科学阐释,会不会引起原有理论的变化?回答是肯定的。但这种变化既不是破坏也不是“西化”,而是对原有理论体系的完善。对具体原理进行科学阐释不仅使其理论得到现代科学语言的描述,同时其阐释的过程也必然是对理论进行修正补充的过程,使原有理论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 百拇医药
    是降低还是提高理论的科学水平

    对中医进行科学阐释的意义不仅仅限于用现代语言去解释,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中医理论的科学水平。之所以有人把对中医的科学阐释认为是西化中医,不是全无根据的。因为在中医的现代研究中,确实存在用西医理论套解或强解中医的现象,其结果不仅没有给中医理论水平带来提高,反而导致了中西医理论的混乱。这种简单照搬西医理论解释中医的做法,不是“科学阐释中医”的应有之义。

    “科学阐释”不是简单地进行语言转换,真正的功夫不在文字上。“科学阐释”是一种研究,是一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的创新性研究,是建立在深化研究和创新性研究基础上的科学阐释,给中医理论带来的必然是科学水平的显著提高而不是降低。

    所以,我们不能把“科学阐释”简单化理解,它是一项复杂的研究工程。如经络的研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历时几十年,但前前后后取得的成果并不令人乐观,仍没有看到突破性的苗头。说明“科学阐释中医”不是坦途一条,仍然困难重重。但是,研究并没有因此中断,经络的探索仍在继续。这就是人类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对真理不懈地追求,这也应当是“科学阐释中医”应有的精神。
, http://www.100md.com
    最近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主持、八所中医药院校共同参加、投资2500余万的国家973计划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就是通过“科学阐释”寻找中药“温凉寒热”的客观基础。这一研究目标如能预期达到,将会给中医药性理论带来突破性,对整个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是削弱还是增强对临床需求的满足

    “科学阐释中医”是为了提高中医理论的科学水平,而最终的落脚点则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最大程度地满足临床需求,提高临床的诊疗水平。如果我们的“科学阐释”削弱了中医理论对临床需求的满足,弱化了中医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则说明我们的研究已远离了临床需求的方向。

    当下中医临床确实存在着用西医理论指导治疗、用西医病理诠释证候的“西化”现象,并对中医辨证论治形成一定冲击。但是,在中医理论还不足以在现代科学水平上对中医具体原理进行说明、对治疗机制进行阐释、对现代检测方法与仪器进行指导应用的当下,暂且用西医理论解释和指导中医临床的“替代现象”可能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科学在发展,医学在发展,中医学也一定不会停在原地等待自身理论成熟后再去发展。这就像中国科技发展的初期大量借用外国现成的技术一样,是一个必然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西化”问题,唯一的策略就是加速对中医理论的“科学阐释”,尽快满足现代中医临床发展的需求。

    就标准而言,以上三点是不全面的,但它足以成为判断“科学阐释中医”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有了一个基本判断,我们就不会再对一些关于“科学阐释中医”的无稽之谈轻信盲从,就不会对既定的正确方向产生动摇,就不会在“科学阐释中医”的实践中再“心有余悸”。, 百拇医药(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