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49期
编号:11516189
学术重塑之道——对我国心胸外科医师培育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2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49期
学术重塑之道——对我国心胸外科医师培育的思考

     2007年11月15-18日,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办,共收到学术论文1500余篇,吸引了1400余名学者参会。在大会学术报告中,该分会主任委员胡盛寿教授对我国胸心外科医师的培育作了深入剖析,本报特予以报道,同时将陆续刊出会议的心血管外科部分学术内容,本期报道详见C7~C8版。

    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心胸外科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中国大陆有653 家医院可开展心脏外科手术,县级以上医院均可常规开展普胸外科手术,登记注册的胸心外科医师有3405名,专业灌注师有654名。目前我国心脏外科手术例数以平均每年15%~20%的速度高速增长,2004年完成心脏和主动脉外科手术90812例,2006年已接近12万例。1985年中华医学会成立了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以下简称“分会”),至今分会共举办全国性年会7届,主办国际性大型学术会议8次,开展各类胸心外科专业学习班95次。

, 百拇医药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我国心胸血管外科存在某些不足,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学科和学会应该审视自我、开拓创新,进行学术重塑——促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强化临床医师的学术意识、推动青年医师的培育,从而最终促进心胸外科事业在我国的茁壮成长,这将是分会的主要使命和任务。

    学术重塑之一 加强高水平学术交流

    知识的积累和交流促进了医学发展,这一点对于心胸外科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化趋势已经渗透到社会每个层面。我们倡导在学术交流中要具有“国际化”意识,希望能积极参加国际交流,而且能以国际公认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临床和科研。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心胸外科的成长正是得益于早期的国际化学术交流。上世纪40年代,我国心胸外科的主要奠基人黄家驷和吴英恺教授同时求学于美国,得到了美国胸外科先驱Dr. Alexander和Dr. Graham的悉心培育。我国王俊教授也曾得到美国心胸外科学会(AATS)的Graham Memorial Traveling Fellowship资助赴美进修。另一个国际化学术交流的典范就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华医院)的进步和壮大。自1986年儿童医学中心和Hope Project等国际基金合作以来,来自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Dr. Jonas等国际知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专家对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其发展成为我国闻名遐迩的小儿心脏病科研和临床中心。
, 百拇医药
    中国学者需要走出国门,展示成绩,接受客观评价,从而更好地审视自我,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心胸外科进步做出贡献。国际主流专业学会年会和杂志是国际交流的主要舞台。自1982年以来,中国学者已有20余年没有在AATS年会上进行学术演讲。在2005年,沉默终于被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孙立忠教授所领导的血管外科中心所打破。紧接着在2006年,清华大学华信医院的吴清玉教授和笔者分别报告了先天性心脏病领域的研究成果。另外,在世界三大心胸外科专业杂志(J Thorac Cardiovasc Surg、Proc Am Thorac Soc、Eur J Cardiothorac Surg)上,中国学者最近2年发表的原创论著(非短篇报道)数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超过了过去6年的发表总数。2007年TCT大会的手术现场直播中,中国学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向华盛顿近万名参会人员演示了冠心病Hybrid手术。

    学术重塑之二 倡导临床医师培养科研意识

    关注基础医学进展,应该成为每一名心胸外科医师的日常学术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互动,才能推动医学进步。
, 百拇医药
    倡导科研意识,首先要明确如何科研选题。与欧美国家不同,在我国科研资金匮乏仍是导致心胸外科基础研究落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目前的国情下,除了呼吁政府和有远见的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资助科研外,我们必须在课题设计上有所取舍,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避免跟风和过于艰深、对实验条件要求过高的研究设计,同时要舍弃“补缺”式研究,从课题设计上追求原创,缩小研究范围,将课题聚焦到符合我国心胸外科常见病治疗需要的研究上去。

    在选好课题后,如何能使实验设想得到实现,如何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此借用西方知名外科学科研设计专著中的“秘诀”来和年轻医师共勉,那就是“有实现临床相关科研ideas的冲劲”,“有在专业学术和个人事务方面保持良好平衡的组织能力”以及“在科研协调和临床事务上游刃有余的社交能力”。

    另外,倡导科研意识也包括倡导临床实践中的循证医学意识。循证医学三要素包括医师个人经验、患者利益和期望以及最佳临床证据,后者是循证医学的代表要素。心胸外科学的发展和循证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胸廓内乳动脉在冠脉搭桥术(CABG)中的应用。
, http://www.100md.com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心胸外科学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包含“最佳临床证据”的高水平论文寥寥无几。2006年《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共发表成人心脏外科学临床论著38篇,其中涉及百例以上患者的论文只有4篇,设立临床对照组的研究论文仅有5篇。而在2007年第11期的J Thorac Cardiovasc Surg中,就发表了8篇成人心脏外科论著,其中5篇例数在100例以上,6篇有临床对照组。可见,在临床研究设计和多中心协作上,我们与西方同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医学数据库是获得最佳临床证据的有效途径。美国的STS National Database已累计3百万例患者数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欧洲的Euroscore心脏外科评分体系因其便捷和实用性在世界多家中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至今仍在不断修订。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心胸外科数据库的建设仍较为落后,目前仍停留在初级的病例收集阶段。为此,分会再次呼吁更多的从业人士来支持、建设好中国的数据库,早日推出中国心胸外科的Sinoscore。
, 百拇医药
    学术重塑之三 完善新时期医师培训体系

    最近十年来,我国疾病谱有了较大变动。癌症仍然是国人主要死因,其中胸部恶性肿瘤位居前列。心血管疾病也是国人健康的重要“杀手”,先天性心脏病已经取代神经系统畸形成为头号出生缺陷。虽然中国心胸外科事业在改革开放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处于普及阶段,尤其是心脏外科学。未来十年应该是中国心胸外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分会必须创造条件,扩大宣传,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医学生献身于心胸外科事业。

    造就新一代心胸外科医师的前提就是建设一个良好的医师培训体系。目前我国的专科医师培训时间偏短,培训内容欠系统,医学生大约在本科院校毕业后5~6年就可获得主治医师职称。而在西方国家,本科院校毕业生需要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进入医学院校学习,毕业后的医学生往往还需要经过9~10年的临床和科研系统培训,才能逐步成为一名专科医师。由于我国的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缺乏非医学的本科教育,我们的年轻医师很早就进入临床执业阶段,因此往往缺乏更多的人文知识熏陶,缺乏对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由于缺乏系统的学术和实验室训练,我们年轻医师科研能力普遍较弱,缺乏从临床中提出科学问题并设法解决的能力。

    为了鼓励年轻医师的成长,分会今年专门设立了青年医师论坛和青年医师奖学金。但也要认识到,完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不仅仅是分会的事务,也是目前整个医学界的难题,需要我们的长期努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