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6164
中西医关于水液代谢认识的异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55期
     水液代谢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中西医关于水液代谢过程的认识虽有不同,但最终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一、中医关于水液代谢的认识

    《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出,中医关于水液的运化、输布、排泄的认识全面而深刻。从脏腑来说,火液代谢与肺、脾、肾有关。脾主运化、升清,水或食物中的水经运化、升清,其中的精微物质上输于肺,经肺的宣发、肃降输布充养全身,外泽皮毛,这个输布过程离不开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的功能,因为肺的宣发、肃降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密切相关。脾气健运,运化水液功能健旺,水液代谢得以正常进行,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滞,从而也就能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如果脾虚健运失职,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则必然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从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导致水肿的发生,《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 http://www.100md.com
    水液中浊者或糟粕部分,一方面经胃的降浊随大便排出;另一方面,肺气宣发,不但将津液布散于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使汗液的排出正常。肺气肃降,可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所以,又有“肺为水之上源”和“肺主行水”的说法,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这种浊气也应该包括水液中浊的部分。所以,中医认为水液通过呼吸、汗液、尿液、粪便而排泄,这是水液排泄的四条途径,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实际上主宰着整个的水液代谢,肺、脾等内脏对水液的气化,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肾的气化作用,对于肺、脾的功能活动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本,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只有在肾中阳气的温煦推动下,脾的运化水液,肺的通调水道方能并行不悖,协调一致,共同维持着水液代谢的平衡。如果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常,则既可以引起关门不利,水液代谢障碍,从而发生尿少、小便不利、水肿等病症,又可引起气不化水,从而发生小便清长或多尿失禁等病症。

    二、西医关于水液代谢的认识
, http://www.100md.com
    西医关于水液代谢的认识跟中医相比,大致相同,只是更精确、更量化一些。西医生理病理学讲到,正常人每天水的摄入和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正常成人每天进出水量约为2000ml ~2500ml。水的来源有三:饮水或饮料1000ml~1500ml,食物含水700ml,代谢内生水300ml。排水的途径有四:尿排出1000ml~1500ml,皮肤蒸发500ml,呼吸蒸发350ml,粪便含水150ml。可以看出,中西医在水的来源和水的排出途径方面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只是西医还认识到,水的来源还有一条途径是“代谢内生水”,拿糖分解代谢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为例,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麦芽糖、蔗糖、乳糖等。它们必须经过消化道的水解酶作用,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入血液,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中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际上这个“内生水”的产生过程,从中医来看,仍然离不开脾的运化、肺的宣发肃降和主一身气机的功能及肾的蒸腾气化功能。

    三、中西医关于水液代谢认识的异同

, http://www.100md.com     西医认为尿的排出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最终排出体外,而中医认为尿的排出不仅与肾有关,也与肺的通调水道的生理功能有关;西医认为水从粪便排出是通过胃肠道的作用,而中医认为与脾(胃)的运化、升清降浊有关;西医认为水以汗液形式排出是汗腺分泌的结果,而中医认为是肺所主。在水通过呼吸蒸发这一方面,中西医的认识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肺的呼吸运动来完成。由于中西医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的脏和西医的脏也不是一对一的。因此二者在水液代谢过程方面的认识有所差异,例如,中医认为水液以汗液形式排出的过程是肺所主,这在西医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医认为尿液的排出与肺、肾密切相关,而西医认为肺属呼吸系统,与尿液毫不相干;西医认为水的来源除内生水以外,主要是通过胃肠道饮入的水和食物中的水,跟脾无关,而中医却认为与脾(胃)的运化关系非常密切。这是因为中医的“肺”不等同于西医的“肺”,中医的“脾”不同于西医的“脾”,中医的脾的功能包含了西医的胃肠的部分功能。二者均认为水的来源有三条途径而水的排出有四条途径,即汗液、尿液、粪便、呼吸,这一点,中西医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另外,发汗、利小便是中医的两大治法,临床在辨证基础上,经常使用这两种方法治疗多种疾病,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这里所说的“阴阳平衡”就包括了西医的水液代谢的平衡。

    以上从水液代谢方面谈了中西医认识的异同性,旨在给广大中医同道一点启示,中西医各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因此,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有着不同的思维,但二者最终的结论往往是相通的,不可将二者完全对立起来,也不可混为一谈,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二者应该取长补短,实现最佳结合。, 百拇医药(于丽红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