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学术交流
编号:11521913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遏制布病疫情上升的根本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30日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遏制布病疫情上升的根本措施

    黄志刚 河北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邮编:067000

    当前全国人间布病疫情广泛大幅度回升,呈现暴发或流行的态势[1]。根本原因是预防和控制布病工作没有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而有效策略和措施。

    一、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没有随社会政治生活变化调整到位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畜间布病采取“因地制宜地以免疫、检疫、病畜淘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人间布病采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为内容的“三早”措施。但与此同时,自1993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1996年我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1991年我国布病暴发点为零,1996年上升为76个;2003年人间疫情发病率达0.48/10万,部分省区出现暴发和流行[2]。2004年上半年中国共报告人布鲁氏菌病5753例,接近于2003年全年报告的总数,形势严峻。主要是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没有随社会政治生活变化调整到位。
, 百拇医药
    1、畜间布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滞后

    畜间布病采取的“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综合性防治措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沿用至今。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建立在“集体经济”、“统购统销”基础上的策略和防治措施,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现实,由于牲畜流通渠道多元化、多样化,畜牧检疫难以实现。由于饲养牲畜数量巨大、分布广泛畜牧免疫难以实现。由于经济补偿不到位,淘汰病畜难以实现。因此,控制畜间疫情难以实现。传染源输入不能有效控制,染疫家畜(动物)不能及时淘汰,畜间免疫不能构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布病一旦在一个地区流行,很难再彻底根除。即由输入性转为地方性。畜间布病预防和控制处于一种无奈或束手无策的状态。

    2、人间布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滞后

    人间布病提出采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为内容的“三早”措施。但“早”与“发现、治疗、处理”从逻辑、行为主体和操作程序上混淆不清。
, http://www.100md.com
    人间布病不能及时发现是现实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一般地讲,布病的发生次序是先有畜间布病,再有人间布病。现实情况是,往往已经发生了人间布病,之后才注意畜间布病疫情。原因有三,一是畜间疫情不能及时发现,二是医生不能正确做出布病诊断,三是患者不能及时就医。

    由于人用菌苗(104M)不仅保护期短,而且多次接种又能引起人体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会给健康人群带来一定的损害[3]。在布鲁菌病散发流行地区.大面积连年接种菌苗的方法不可取[4]。

    卫生、畜牧部门协调走向极端,一方面片面强调布病传染源在畜间,卫生部门被动治疗病人,无所作为;另一方面卫生部门越俎代庖,疫区处理大包大揽。疫情数据连年刷新,卫生部门备受指责。

    3、畜牧养殖利益和牲畜自身价值使地方保护泛滥

    利益驱动是淘汰、扑杀病畜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一般情况下,出栏一只羊可盈利200—300元,出栏一头肉牛可盈利400—500元,自繁自养的肉牛一头可盈利800—1000元。头胎怀孕牛0.7-1.2万元/头,日产奶30-40公斤。由于畜牧养殖有较高的利润,一些地方政府把它作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农牧民它作为发家致富,贴补家用,子女上学、医疗养老的收入来源。因此,当一地发生布病,淘汰病畜措施难以被当地官员或当地农民理解。有的甚至转移病畜,或低价转卖。部分地方当地政府在扶贫开发、招商引资项目中参与牲畜引进,一旦引进病畜使问题更加复杂。
, http://www.100md.com
    4、布病制度法规与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不相平衡

    人间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5种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畜间布病被列为《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二类传染病中之首。但人间布病是慢性传染性疾病,起病隐匿,急性期类似感冒,慢性期类似神经官能症;很少造成人直接死亡,发病地区大多在偏远农牧区、山区,往往被人忽略。畜间布病表现多以牲畜流产为主,产羔率低,也很少造成牲畜直接死亡,短期内不会对畜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基于上述原因,有关职能部门未按布病制度法规采取强有力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这是布病疫情广泛大幅度回升的内在原因。

    5、体制体系的缺陷

    目前“大一统”的疾病预防控制格局不利于地区特色、专业特色的发挥,出于“大”的重点工作需要,冲淡了局部高发性疾病的防控和预防控制策略、措施的研究,这是二十一世纪后新出现的体制上的缺陷。
, 百拇医药
    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遏制布病疫情上升的有力武器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向受众传播健康信息,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观,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及保健技能的培训,针对特定行为进行干预,通过这些系列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工作对象掌握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改变不健康行为和采纳健康行为,避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主动追求健康,提高健康水平.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特别是慢性非传染病疾病防治,在传染病领域,应用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成功的例子是艾滋病防治。

    1、布病是生活习惯与行为疾病

    特定的人群有特定的行为、行动,导致特定的结果。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密切相关,这类疾病统称为生活习惯与行为疾病。在我国,影响国民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存在范围非常广、种类非常多[5]。布病是生活习惯与行为疾病,具备生活习惯与行为疾病的特点;受到人群防病知识、意识观念、行为方式制约。在生活习惯与行为疾病层次上认识布病,是在人类学和社会学角度认识和了解布病,在此基础上寻找改变人类现实行为的现实基础。从而形成综合干预措施的理论支撑。布病的发生、发展与流行不但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它有深刻的社会现实背景和通行的人类现实行为基础。这给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契机。
, http://www.100md.com
    2、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核心内容

    找准焦点,解决核心问题是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成败的关键。与布病有关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有:(1)购买牲畜不进行检疫;(2)饲养牲畜不进行免疫;(3)牲畜感染布病不能及时淘汰、扑杀;(4)有意使感染布病牲畜进入流通;(5)贩卖、屠宰、加工病、死家畜(动物)及其皮张;(6)接触羊羔、胎盘、病、死家畜(动物)分泌物或为牲畜体内检查时没有防护;(7)食用生、鲜或未熟乳、肉及其制品;(8)食用或喂饲其他动物病、死家畜(动物);(9)生活环境不进行清洁消毒;饲养环境、栏舍、饲养用具等不进行清洁消毒;(10)畜禽粪便未经过无害化处理;(11)人与畜禽共用生活用品;(12)人和畜禽混杂的生活环境;(13)人感染布病不能及时发现;

    3、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布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让步措施

    布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其传播过程是:畜间-人间。目前没有人-人传播的证据,因此,控制畜间疫情是控制人间布病的根本措施。但现实,控制畜间疫情难以实现,传染源输入不能有效控制,染疫家畜(动物)不能及时淘汰,畜间免疫不能构成有效的免疫屏障。人用菌苗(104M)保护期短,多次接种能引起人体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会给健康人群带来一定的损害[3]。在这个背景下。预防和控制布病工作必需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而有效途径,即基于现实情况的让步措施。这种让步措施是在不考虑淘汰、扑杀染疫家畜(动物),畜间免疫屏障无效;健康人群不能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即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 百拇医药
    让步措施实质是不考虑畜间布病因素,而对人实施保护措施。

    让步措施有利于卫生部门、畜牧部门各尽职能、分口把关。

    综合干预措施的目的,是改变人类现实行为。用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方法,对人实施保护措施,以影响人们的“知―信―行”为基本目标,实现彻底改变与布病有关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只有彻底的改变目前的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才能效预防和控制布病。

    4、布病的预防和控制的技术措施

    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知――信――行”。那么在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过程中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知”道什么呢?让他们“信”奉什么呢?怎样才能“行”进在健康的大道上呢?(1)了解,感知,知情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核心内容。布病做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一个知识体系,布病知识很多很多。只有根据核心内容制定出来的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方案才有实际意义。(2)通过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建立预防控制布病的信心。“信”是意识观念的坚持;“信”是行为的驱动力。一个病区抑或流行区的官员、老百姓他们信什么?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要改变什么?怎样才能让官员、老百姓相信?这些必须在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中坚定、明晰、科学地加以解决,不然就无法实现向“行”的转变。(3)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使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与行为。
, 百拇医药
    因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遏制布病疫情上升的治本措施。

    参考资料

    1、张士义,朱岱,江森林 中国布鲁氏菌病防治50年回顾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3年第18卷第5期

    2、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卫生部 2005年8月30日

    3、江森林,赵永利,张士义 吉林省近年来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及加强防治的建议 地方病通报 2001年2月第16卷第1期

    4、孙养信,王 丽 人用布鲁菌104M 冻干活菌苗免疫效果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年1月第35卷第1期

    5、王陇德中国人需要一场“行为革命” 保健医苑 2006年7期

    作者单位:河北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邮编:067000

    作者简介:黄志刚(1961-),主任医师专业领域:地方病防治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