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学术交流
编号:11521914
预防控制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评估指标理论设计和实现预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30日
    预防控制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评估指标理论设计和实现预期

    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黄志刚 邮编:067000

    摘要 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设计是否实际、科学、有效;在于布病流行和传播的核心是否找得准并加以解决。作者从传染病、流行病、生活习惯与行为性疾病分析,得出结论:十三项与布病有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是布病流行和传播的行为学关键因子。这为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那么针对十三项生活习惯和行为的教育和干预的可控性,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价和评估指标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制定的实施意见、方案、调查问卷以及编写各种教育和干预教材、讲义、宣传材料才能符合实际、科学、有效。本文从十三项习惯和行为的基本内容、定性和归类;与畜牧业有关的问题和让步措施;牲畜检疫、免疫、淘汰扑杀难以实现的原因;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问题;人和畜禽混杂的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知、信、行三个层次提出了量化措施。
, 百拇医药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健康教育 评估 指标 设计 预期

    在开展预防控制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过程中,我们确定了十三项与布病有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为核心问题[1],并据此设计教育和干预的实施意见、方案,制定调查问卷以及编写各种教育和干预教材、讲义、宣传材料[2]。这十三项习惯和行为是布病流行和传播的行为学关键因子,其中有些是关键问题,有些是辅助问题。通过教育和干预改变其中若干行为既可有效地阻断布病的传染链条。但这是理论上的设计,在实际中,有些项目通过教育和干预能够实现,有些还需要硬件(政策、法律、机构、设施、服务)来支持。因此,在进行教育和干预的评价和评估中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1、与布病有关的生活习惯与行为:(1)购买牲畜不进行检疫;(2)饲养牲畜不进行免疫;(3)牲畜感染布病不能及时淘汰、扑杀;(4)有意使感染布病牲畜进入流通;(5)贩卖、屠宰、加工病、死家畜(动物)及其皮张;(6)接触羊羔、胎盘、病、死家畜(动物)分泌物或为牲畜体内检查时没有防护;(7)食用生、鲜或未熟乳、肉及其制品;(8)食用或喂饲其他动物病、死家畜(动物);(9)生活环境不进行清洁消毒;饲养环境、栏舍、饲养用具等不进行清洁消毒;(10)畜禽粪便未经过无害化处理;(11)人与畜禽共用生活用品;(12)人和畜禽混杂的生活环境;(13)人感染布病不能及时发现;
, 百拇医药
    2、十三项习惯和行为的定性和归类。(1)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问题:如牲畜检疫、免疫、淘汰扑杀。(2)与当事人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有关的问题:如有意使感染布病牲畜进入流通;贩卖、屠宰、加工病、死家畜(动物)及其皮张;食用或喂饲其他动物病、死家畜(动物)。(3)与当地风俗习惯有关的问题:如食用生、鲜或未熟乳、肉及其制品;人和畜禽混杂的生活环境。(4)与传统陋习和无知有关的问题:上述所有问题。(5)与医生业务水平有关的问题:如人感染布病不能及时发现。综上所述,这些问题涉及到道德、价值观、法律、服务体系、风俗习惯、陋习和无知以及知识技能等多个方面。因此实现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

    3、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问题和让步措施。提出预防控制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策略,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是让步措施[3]。让步措施的含义是:不考虑淘汰染疫家畜(动物);畜间免疫屏障无效的情况下,开展教育和干预。既然设定让步,不考虑牲畜检疫、免疫、淘汰扑杀的前提,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三项习惯和行为呢?因为这三项习惯和行为是预防控制布病的根本问题。这三项习惯和行为目前难以实现,但通过教育和干预使暴露人群提高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暴露人群自发产生检疫、免疫、淘汰扑杀病畜等需求,进而激活相关服务行为。是经典的知-信-行逻辑关系,符合一般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原理。这部分教育和干预预期结果侧重于“知”和“信”。
, 百拇医药
    4、牲畜检疫、免疫、淘汰扑杀难以实现的原因。理论上讲,控制畜间疫情是控制人间布病的根本措施。但目前难以实现,原因有:(1)检疫检测手段与目前的畜牧业发展不相适应。畜间检疫检测客观上要求“快”,牲畜流动运输一般在1-3天之内,畜间检疫检测的关键在运输的两端(上车、下车)。但目前畜间检疫检测远远落后于畜牧业发展,主要是速度跟不上,使商贩不愿检、不敢检、不能检。畜间检疫检测与人间相同,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举例。RBPT相对简单,一般经自然沉淀或离心析出血清后即可试验,抗原抗体反应5分钟内判定结果。但RBPT仅供初诊用[4],诊断效率低。SAT试验相对复杂,一份材料血清即需作10个以上(5*n+7)试管操作,18-20小时后判定结果。因此,从试验操作复杂性和时间上都不可能作为一种常规监测、检测手段进行。(2) 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布病未控制县畜间可以使用疫苗免疫,而没有布病的县畜间不允许使用,所有的奶牛不许免疫[5]。加之牲畜出栏期缩短,饲养种群庞大,畜种改良,交易频繁,畜间免疫措施难以落实到位或免疫覆盖率低[6]。(3)牧民饲养户出于经济目地考虑,不愿淘汰处理病畜而上市交易,尤其是牛、羊、猪[5],造成有意使感染布病牲畜进入流通;贩卖、屠宰、加工病、死家畜(动物)及其皮张;食用或喂饲其他动物病、死家畜(动物)等现象。
, 百拇医药
    5、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有关的问题。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主要是解决健康观问题,涉及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在开展预防控制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过程中亦涉及到道德、价值观、法律问题,如有意使感染布病牲畜进入流通;贩卖、屠宰、加工病、死家畜(动物)及其皮张等行为;因此,必须给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严格定界,不能以偏概全,越俎代庖。这类深层次问题,单靠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而产生改变行为的效果就显得势单力薄。因此评价指标设计一定要客观实际。这部分教育和干预预期结果可以设计到“行”,但主要应侧重于物理阻断。

    6、人和畜禽混杂的生活环境。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在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中,家庭是经济的核心,家庭以住房为中心形成一个以庭院为基本单元的经济中心区,出于安全、方便、节约的考虑,在这个经济中心区人们生活、收藏粮食、存放农具及基本生产资料、圈养家畜家禽等。庭院作为家庭的生活区,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全部在这一区域进行;庭院作为家庭的生产区,圈养家畜家禽,牲畜的食住行、吃喝拉撒睡全部在这一区域进行。在这一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家畜家禽的生存形成多重交叉、重叠。人们要在这一区域加工、晾晒、贮藏食物,这些牲畜的粪便、分泌物、寄生虫、病媒生物与人的食物、生活用品、生活环境、生产用品密切接触。 人与畜禽混杂,相互间接触十分频繁,绝大部分畜禽粪便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因此,一些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大量存在。人类的许多疾病都是由动物,特别是畜禽传播而来[6]。农村许多养羊户在家中饲养,人羊共用饮具,饲喂、接生、清理粪便时不讲卫生,有的在村外搭建羊棚,与羊睡在一起[4]。但要解决人和畜禽混杂的生活环境。一般的变革不可能产生明显效果,必须进行一场涉及面广、内涵深刻,甚至是脱胎换骨的“行为革命”,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目的[7]。这部分教育和干预预期结果可以设计到“行”,但主要应侧重于环境卫生和爱国卫生。
, 百拇医药
    因此,十三项与布病有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虽然抓住了预防控制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核心,但对目标的实现应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设计和目标预期。

    参考资料

    1、黄志刚 布鲁氏菌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核心问题和特点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年6月第21卷第6期

    2、卫生部,农业部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1988年10月25日颁布

    3、李国方;于振梅布鲁氏菌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北方牧业2006年第十九期

    4、孙养信,王 丽 人用布鲁菌104M 冻干活菌苗免疫效果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年1月第35卷第1期

    5、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1996-2005年青海省人间布病防治工作总结

    6、江森林,赵永利,张士义 吉林省近年来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及加强防治的建议 地方病通报 2001年2月第16卷第1期

    7、王陇德中国人需要一场“行为革命” 保健医苑2006年7期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