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访谈
编号:11517133
为中医高呼万岁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57期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创新理论,需要创新思路,需要创新方法。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界老专家们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战略的研讨,忠诚地、执着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言献策。2007年12月28日我们就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与亚健康等问题,对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主任委员、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孙光荣教授进行了新年访谈。

    记者(以下简称“记”):孙老,您已年近七旬,还在为中医药事业兢兢业业工作,深为感佩,祝您新年健康吉祥!

    孙光荣教授(以下简称“孙”):大家新年好!既然是中医药人,就得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学到老、干到老。相对老前辈来说,我是后学之辈,但我要借用王绵之教授在2007年“金秋明月映杏林”座谈会上讲的一句话来表达我们老中医的共同心声,这就是“老牛心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记:首先,想请您谈谈一个至关重要而又容易成为认知盲点的问题,这就是怎么定义“中医”?总不能够说“中国的医师就叫做中医”,或者说“运用辨证论治方法诊治疾病的人就叫做中医”吧!
, http://www.100md.com
    孙:确实,这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又是一个容易成为认知盲点的问题。我认为,中医,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望闻问切为主要手段采集临床信息,通过四诊合参,运用辨证论治理论诊治疾病及其证候,采用天然药物组方或采用非药物疗法,实施预防、治疗、保健的医学行为主体。

    记:非常感谢您一言揭其真谛!现在,您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主任委员,请您谈谈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该分会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孙:概括地说,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中医药事业的今天和明天”。继续教育分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研讨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培养今天和明天的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分会所要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也必须是“为了中医药事业的今天和明天”。

    记: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重心是什么?如何抓住这个重心?

, 百拇医药     孙: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重心是培养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合格人才,关键是要培养新一代名中医。中医药继续教育是构建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是适合行业实际需求的主要教育方式,培养三个方面的“合格人才”就是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的核心。

    记:培养代有传承的名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吗?

    孙:是的,光修“庙”、不请“神”,或者有“神”而“法”不灵是不行的,培养代有传承的名医确实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培养代有传承的名医,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得以继承创新,高度重视中医药继续教育,提倡“读经典、多临床、跟名师”,殚精竭虑、苦心孤诣、创造性地建立了师承教育制度,确立和实施了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科技部确立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项目;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开创了中医药远程教育;最近又确立了“三名三保”工程;各省、市、自治区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在继续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 百拇医药
    记:您认为应如何培养代有传承的名医?

    孙:关于这个问题,我与陆广莘教授进行过多次探讨,一致认为“读经典、多临床、跟名师”是重要的传承方法,而运用这种传承方法最终要达到什么效果?是否写几篇从师心得或抄几张经验方就能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我们认为,要培养代有传承的名医,关键是要追求和达到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传承的“六明”。

    一是“明志”:名老中医为什么都能够执着追求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提升,坚定不移、心甘情愿地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奋斗不息?继承者是否深入研究、可否准确回答、能否真实继承而“明志”。

    二是“明德”:名老中医都以“苍生大医”律己,究竟在哪些方面以及怎样律己,才能成为“苍生大医”?继承者是否深入研究、可否准确回答、能否真实继承而“明德”。

    三是“明理”:名老中医都讲究“勤求古训”,但究竟怎样“勤求”以及“勤求”了哪些“古训”?继承者是否深入研究、可否准确回答、能否真实继承而“明理”。
, 百拇医药
    四是“明术”:名老中医都追求“博采众方”,究竟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博采”以及“博采”了哪些“众方”?继承者是否深入研究、可否准确回答、能否真实继承而“明术”。

    五是“明法”:名老中医都讲究“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究竟在何处以及怎样“发皇”了哪些“古义”和“融会”了哪些“新知”?继承者是否深入研究、可否准确回答、能否真实继承而“明法”。

    六是“明业”:名老中医都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而在现代医学大环境下,名老中医怎样不受社会、学术客观环境的影响,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而不被“舶来品”牵着鼻子走?不是自我标榜为“中医”而又使患者能够心悦诚服地承认是真正的中医?继承者是否深入研究、可否准确回答、能否真实继承而“明业”。

    记:确实,培养代有传承的名医,是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重心。但继续教育分会是否还要做好各个层面的继续教育研究工作?
, 百拇医药
    孙:根据我国中医药队伍结构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将中医药继续教育分为“高精教育”、“就业教育”、“增进教育”、“规范教育”四个层次,明确各个层次的任务,确立各个层次的工作重心:

    “高精教育”,应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导和实施的师承教育、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项目等,组织研究“读经典、多临床、跟名师”的模式与方法,使培养对象掌握成为新一代名医的学术思想、临证思辨特点、医德风范、传承方法。

    “就业教育”,即“毕业后教育”,主要对象是中医药专业的本科、专科毕业生。建议通过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中医药专业的本科、专科毕业生的技术能力的实际需求,研究、制订协助解决当前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矛盾的继续教育内容与方法,将可以分级测定的专科临床技术进行分级培训与测定,为用人单位提供可靠的技术能力的资质参考项目,为中医药专业的本科、专科毕业生就业提供可以提高应聘资格的证明,实际上,就是为中医药专业的本科、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增添一块“敲门砖”。
, 百拇医药
    “增进教育”,重点对象是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建议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的规定,组织研究适合国情、行业实际情况的继续教育项目立项标准、学分价值认定标准、学分认定模式,促使培养对象牢固掌握中医药四大经典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药。

    “规范教育”,包括全科医师教育、农村社区医生教育,重点对象是准入后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关键是使培养对象牢固掌握中医药四大基础、执业规范和中医临床基本技能、中药识别与炮制技能。

    在具体方法上,各个层次的继续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建议强化师承教育,重点研究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开展继续教育,都应当重视经典、强化传承、突出临床、结合更新、讲求实用。

    记:什么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理念?

    孙:这是个非常关键的学术问题,需要中医药学界和相关学界共同深入探讨,才能给予准确回答。
, 百拇医药
    记:能否请您阐释一下您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孙:我初步认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济世活人”。这是由以下六个要素构成的。

    一是“人文观念”,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致中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是“天人合一”。中医无论是扶正祛邪,还是补偏救弊,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调之使平”,追求人体的阴阳平衡,要求人体内外达到中正和谐的境界。

    二是“防治思想”,集中体现在“治未病”、“防重于治”。“未病”,是健康人欲病、将病;病后欲传变、将传变;病愈后欲复发、将复发。

    三是“思辨模式”,集中体现在“整体观”、“辨证论治”。“整体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源于“天人合一”思想,其思辨模式强调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

    四是“治学方式”,集中体现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中医治学有“七重”:重经典、重临床、重师承、重流派、重勤求、重博采、重悟性。
, 百拇医药
    五是“医德医风”,集中体现在“本立道生”、“德业双修”。中医药文化注重忠、贞、仁、慈、廉、恕、谦、勇等医德的修养,注重亲、悯、和、缓、稳、简、平、实的医风的建树。

    六是“行为准则”,集中体现在“精诚专一”、“淡泊名利”、“大医精诚”。就业要“精诚专一”,而不得见异思迁;从业要“淡泊名利”,而不得惟利是图;执业要“大医精诚”,而不得存私丧德。

    记:想请您顺便谈谈中医养生。

    孙:我思考的中医养生总则是三个字:“合则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禀赋、爱好、习惯和对各种饮食、锻炼方式等的适应程度,不应强求一律,也不必趋同。我体会的养生要诀是三个词:“上善、中和、下畅”。上,是指心以上的部位,要静,首先就是思想、性情应是善良的;中,是指五脏六腑的部位,要和调;下,是指大小便,要通畅。我坚守的养心法则是三句话,就是取自具有千年历史的岳麓书院楹联的三句话:“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我推崇的养生方法是干祖望老的四条:童心、蚁食、猴行、龟欲。

    孙老坚定地说:中医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有中华儿女的地方,乃至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医,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在这新年祈福之际,他通过本报奉赠四个字以表示中医药人的愿望与祝福,这就是———“中医万岁”!,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陆静 特约记者 艾昕 赵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