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516922
宫颈癌放疗研究一览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2期
     近年来,宫颈癌放疗进展主要表现在,同步放化疗的应用改善了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预后,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及腔内照射开始应用三维治疗计划设计。本届ASTRO年会也报告了不少宫颈癌放疗研究新进展。

    同步放化疗可改善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

    晚期宫颈癌的同步放化疗已在临床成为标准方法,主要有顺铂(DDP)每周疗法(4~6次)或5-氟尿嘧啶(5-FU)+DDP每月疗法(2~4次)两种方案。

    韩国Kim等的研究比较了上述两种方案的疗效和副作用。158例ⅡB~ⅣA期患者被随机分组,分别接受DDP每周疗法(30 mg/m2,共6周)或每月方案(5-FU 1000 mg/m2+DDP 20 mg/ m2,共3个月)。结果显示,DDP每月疗法组和每周疗法组的3~4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和26%,完全缓解率均为91%,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和67%,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7%和66%。由此可见,与每月疗法相比,DDP每周疗法可显著减少血液学毒性,而不影响疗效和患者的生存。
, 百拇医药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ⅡB期以上宫颈癌较常见的转移部位,也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某些高危患者进行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在内的扩大野放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选择,但这类患者能否同步进行化疗,很值得担心。

    美国Perkins等的Ⅱ期临床研究共纳入了33例盆腔淋巴结阳性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盆腔外照射和内照射的同时,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预防性照射(45 Gy)和同步化疗(DDP每周疗法40 mg/m2,共6次)。结果显示,4级急性反应发生率为15%,没有患者因毒性而中断治疗,晚期4级毒性反应发生率为9%,无治疗相关性死亡;3年无病生存率为67%;4例患者腹主动脉区复发(1例孤立性和3例多发性复发)。

    美国Gan等应用骨髓剂量学参数预测宫颈癌扩大野IMRT加同步化疗的血液学毒性,认为血液学毒性可能主要与化疗有关,采用保护骨髓的IMRT设计也有助于减少血液学毒性反应。

    IMRT期间如何实施适应性再程计划?
, 百拇医药
    宫颈癌IMRT在临床已应用5年以上,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减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毒性反应。IMRT期间是否有必要实施适应性再程计划,以及如何处理治疗分次间和分次中的正常器官移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Nam等分析评估了81例宫颈癌患者放化疗时的肿瘤体积退缩情况,发现治疗4周时同步放化疗者和单纯放疗者的肿瘤退缩率分别为79%和69%,且肿瘤退缩率大于75%者5年局部控制率达100%,无病生存率也较好。

    Lim等应用适应性全盆IMRT治疗了25例ⅠB~ⅣA期宫颈癌患者,应用系列MRI研究分次间和分次中的肿瘤移动。结果显示,在治疗中实施适应性再程计划有很好的靶区覆盖和明显的正常器官保护作用。

    Van pe Bunt等也应用每周MRI影像研究宫颈癌IMRT中靶器官的移动和变形问题,探讨如何设定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对12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CTV、大体靶区(GTV)在前后方向移动最大,为保证在IMRT时适应95%的改变,GTV需要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分别放12、14、12、11、4、8 mm,CTV周围的边缘分别为24、17、12、16、11、8 mm。GTV和CTV向后和向下的移动与治疗前直肠体积显著有关,但未发现GTV和CTV的改变与膀胱、乙状结肠和小肠的关系。这与去年美国杜克大学报告的宫颈癌靶区受膀胱充盈影响的结论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