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19199
护理人员职业精神卫生现状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21日 《现代护理报》 2008.01.21
     ■护理人员精神卫生现状

    国外护理人员精神卫生现状

    据国外学者研究报道,人群中“心身耗竭综合征”(burnoutsyndrome,BS)的发病率为(75~267)/10万,而护士发病率约1088/10万。护士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BS是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的心力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单元,而是许多心理和躯体疾病的基本症状和先兆,临床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疲乏、力不从心、淡漠、敌意、易激惹、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动机削弱、工作效能下降、睡眠障碍、饮食和体重改变等。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就已开始对此有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学者稻冈、村冈真理及英国Cole和瑞典的Hauser等学者对医务工作者进行了研究,也证明护理人员患BS的发生率最高。

    我国护理人员精神卫生现状
, 百拇医药
    我国学者对护理人员精神卫生研究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李昌吉等于1992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成都地区7所综合医院和6所专科医院的1206例护士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护士心理卫生状态较一般人群差,9组因子分均值显著高于正常女性,以18~29岁组最差,儿科护士心理状态相对较差,躯体不适主要表现为头痛、腰背痛、胃肠道疾病和呼吸系统症状,而且躯体不适症状由正常女性的40~49岁提前至30~39岁,即疾病呈现年轻化倾向。此后,有许多学者的调查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其中尤以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躯体不适感和不良情绪的表现更为普遍,也更为严重。

    从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报道中都证实了护理职业压力是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原因分析

    工作压力因素
, http://www.100md.com
    ★人员紧缺,超负荷工作及高标准工作要求,给护士带来压力

    卫生部在2006年5月12日曾公布护士与全国人口之比为1‰,我国尚缺百万名护士。上海至2010年将短缺2.13万名护士。按卫生部要求,患者床位与护士人数之比为1:0.4,而真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更是严重缺乏,护士有时还要承担其他的一些事务性工作,这些都会给护理人员的心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刺激。名义上是8h工作制,但实际上远不止8h,常常要提前接班,而遇患者病情有变化或抢救患者时常延时下班。另外,由于工作要求高,需要不断地增加新知识、新技能及相关知识,同时要提升自己的学历及应付各种业务考试,需要大量的业余时间,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我学历和相关知识,以满足当代护理需求。

    ★人际关系冲突给护士带来压力

    护士所处的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有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及护士与其他科室人员间的关系和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关系等,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陷入人际关系冲突困境,特别是护患关系,因为护士每天要长时间的面对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他们的病痛会影响自身的情绪,甚至有时伤害护士,这些不愉悦的人际关系冲突给护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甚至产生焦虑、紧张、抑郁和对患者的敌意。
, http://www.100md.com
    ★轮班制造成护士生物钟紊乱

    护士日夜轮班,生活无规律,特别是长期轮班的护士,既要独立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又要防止患者出现意外,精神科护士还要时刻提防患者的自伤或伤人等,造成心理的高度紧张和躯体的高度疲乏,易出现BS。

    个人因素

    ★部分护士心理调适能力差

    大部分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比较年轻,其工作、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同时又缺少相应的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因此当她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常常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另外,某些护理人员自身的人格结构与职业角色不协调,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心理失衡。

    ★价值观念问题

    社会上由于对护理工作的偏见,认为医师的工作受人尊敬,而护理工作却被人歧视。一些护理人员对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认识也有较大的偏差,认为护理人员总不如医师,在与医师共同处理某些问题时,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丧失自信心。
, 百拇医药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地位低,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一方面由于受传统的世俗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护理职业存在着偏见,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消除。另一方面,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护士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和认可,经济收入又偏低,因此,造成了护士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悲观、沮丧、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长期以来严重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

    ■对策

    组织层面

    ★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

    以人性化管理为原则,尽快解决管理体制中的不合理现象,减少或避免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从而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另外,质量督查应以贴近临床、实用为主;夜班轮转时排班尽量合理化,一次轮转时间不要太长;护士有困难时,尽量给予帮助解决。建立一种长效激励机制,创造一种和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
, 百拇医药
    ★大力发展护理事业,提高护士社会地位

    加速发展和扩大护理队伍,一方面学校要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以补充护理人员的不足。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也尽量招收足护士编制,达到卫生部的要求,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现象。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自尊、自爱、自立和自强,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各级相关组织部门要关心护士,改善护士待遇,如提高工资、提供其他保障等,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推动全社会尊重护士、理解护士的良好风尚,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个人层面

    ★重视自我心理调节,掌握心理调适技术

    由于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相当长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护士在紧张的工作压力下,学会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调适自己。调适,即“和顺舒适”,护士通过与自己对话,感受压力对自己的影响,最终实现自我帮助和自我治愈,使心理恢复健康,个性更加成熟,自我更加完善。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有:①自我体验,释放内心情感。每个人都有许多矛盾和负性情感,然而我们往往不知道这种情感是如何产生的,或从哪里来的,但它确实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到工作、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说或想,使这些负性情感释放出来。如寻找亲人或友人或可信赖的上司,学会合理的宣泄,也可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转移不快情感等。②提高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各种负性情感的产生,其原因是因为自我认识有偏差。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剖析自己,评价自己,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投射而强加于他人;通过分析和自问,不断提高自己心理的承受能力,从而领悟到一个人不能片面的追求完美,而应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http://www.100md.com
    ★加强人文知识学习,提高沟通能力

    由于护士面对着各种人群,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但又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故工作中面对一些“挑剔”的患者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法应对。对此,应加强人文学知识的学习,掌握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及沟通技巧,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减轻或消除在交往中的压力。

    ■结语

    护理职业压力已成为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相关管理部门应关心和重视护理人员,生活上要提高他们的待遇,工作上应尽量创造一个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良好职业工作环境。作为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抵御外界一切不良因素的能力。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曹新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