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21581
中医馆需要自己的发展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73期
     在北京西城区的孔伯华养生医馆,70岁以上的医生一共7位,大多从著名中医院退休,临床经验超过了50年。此前,这样的老中医可选择的从医方式一般有两种:在家开诊所和到中药店坐堂。现在,他们有了第三种选择———像孔伯华养生医馆这样的民营医馆。

    “我们这里都是一流的医生,医药之间没有回扣关系,医生不会刻意开大方,所以即使诊费高了,来看病的患者依然不少。”医馆馆长、孔伯华的嫡孙孔令谦介绍道。在他的医馆,大夫的诊费分25、50、100元三个标准,医馆和医生之间三七开。

    2007年开始,投入140万的孔伯华中医馆已收支平衡。但“药价不贵、不依赖大型设备”的中医馆想要赚钱,并非易事。

    “中医药要发展,要找到适合它的模式,这两年我一直在找。”孔令谦说。“中医的精髓是辨证施治,其进一步的诠释是因人因地因时而治,每个因素不一样,开的方子一定是不一样的。”而这样的特点,势必决定了中医馆无法像西医院一样进行标准化的复制。那么,中医馆下一步的发展依靠什么?用孔令谦的说法,是一些“形而下”的东西。

    “我下一步计划将养生和治疗剥离,做一个养生会所来支撑医馆发展。”孔令谦说。“所谓养生,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经营医馆的同时,孔令谦和老中医们根据孔门医学的特点,把都市人群分为三类体质:阴虚体质、内热体质和脾虚体质,三者之间相互关联,都是养生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

    孔令谦希望中医可标准化的部分———饮食、运动、推拿、针灸能够支撑起会所的运营,辅以健康管理、私人医生的服务手段,能够为中医创出一条有别于西医“以药养医”的道路———“以养养医”。

    “目前会所的资金和产品都已经落实,只剩下选址的问题了。”孔令谦表示。(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www.100md.com(张天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