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2870
治疗,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进攻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经历了重大的演变: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治疗非常被动,仅使用一般的抗心绞痛药物和静卧休息,这些处理对心梗范围缩小的作用不太明显。很多患者因出现心梗并发症,如心衰、心律失常、休克等,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那时的心梗死亡率高达30%。上世纪70年代初期监护室的建立,使医生能及时发现心梗的并发症,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这些并发症,如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时,及时采取电除颤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监护室的建立使急性心梗死亡率降至15%,但此时的治疗仍然是消极的等待,等待并发症发生后再做处理,而不是采取措施使供血恢复,因此疗效不够理想。

    后来,发现引起急性心梗的“元凶”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当血栓较大、阻断血流时,会导致心肌由于缺血而出现坏死。认识到急性心梗的真相后,70年代末期开始使用可溶解血栓中纤维蛋白的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血液供应恢复,拯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经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溶栓治疗可以使心梗面积缩小,心肌功能得到保护,死亡率降低30%以上,从而使心梗的治疗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进入了溶栓时代。
, http://www.100md.com
    溶栓治疗的最大优点是有效和简单易行,只需要简单的静脉滴注,并不需要很复杂的仪器和设备的配合,可在基层医院和偏远地区医疗设备较落后的医院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越早开始治疗,死亡率越低、效果越好,每延误治疗一分钟,就会多一部分心肌细胞出现不可逆转性坏死,如心梗发生后12小时以上才溶栓则无效,因此应争分夺秒地进行治疗。国外一些医院的溶栓治疗提前至患者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实施。溶栓治疗虽然有上述种种优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仅有50%~60%的患者溶栓后恢复血液灌注,近一半的患者无效;溶栓治疗可出现出血的并发症,有0.2%的颅内出血的可能性;溶栓后患者仍有心绞痛发生的可能性。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一些学者尝试使用经心导管打通血栓阻塞的冠状动脉获得成功,随后该项技术(简称直接PTCA术)迅速在全球推广。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穿刺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后,将心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通过造影明确导致心梗的“犯罪血管”后,医生根据血管解剖特点,立即制订出介入治疗方案,对“犯罪血管”的病变,通过“地道战”实施定点清除,实现局部问题局部处理的战略思想,而不是采取“狂轰滥炸”的作战方式。具体方法为:在X线透视下,将一条头发丝般细小的钢丝穿越闭塞的病变,到达血管远端,将轨道建立起来,沿轨道送入顶端带有一小气囊的导管到达血管闭塞处,将气囊充盈后,挤压堵塞血管的血栓,使血流恢复灌注。当血流恢复后,被气囊压碎的血栓会进一步溶解,通过造影证实血管通畅后即可结束手术。与溶栓治疗相比较,直接PTCA术的优点是有效率高,90%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有效的血流灌注,出血并发症低,有降低死亡率及再次心梗的趋势,较溶栓治疗更有效。

    在有条件的医院,直接PTCA术已取代溶栓治疗作为急性心梗恢复血液供应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现阶段尚不能全面取代,原因是直接PTCA术对技术和设备要求均较高,价格较昂贵;另外,对直接PTCA术同样要争分夺秒地尽早实施,患者从诊断至开通堵塞的血管,要求在一小时以内完成,原则上不可超过两小时,要求治疗小组全天候待命,随时应付急诊手术。对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医院,溶栓治疗是可行的治疗方式,但如果患者有近期外伤史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溶栓治疗时,应将患者转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行直接PTCA术。

    至此,急性心梗的治疗已完成了从被动防御(休息、治疗并发症等)到主动进攻(积极开通梗塞血管、恢复血液供应)的战略大转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