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3060
天旋地转,缘起内耳小石头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一听说在外地工作多年的儿子准备回来探亲,卢婶便忙里忙外,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12点多才上床睡觉。天刚亮,卢婶在睡梦中翻了个身,突然被一阵剧烈的头晕弄醒,只觉得眼前房屋在飞快地旋转,不由得大声喊叫起来,把老伴吵醒了。只见卢婶神情紧张地躺在床上,头一动也不敢动,过了一会儿,卢婶感觉头晕消失了,才继续入睡,起床后也没有特别的感觉。可是第二天、第三天的晚上,每到半夜或天刚亮,只要一翻身、头一动,头晕又会突然出现。第四天半夜,头晕发作让卢婶觉得天旋地转,摸不着方向,如坠云雾,全身冒冷汗,吐个不停。看着卢婶痛苦的样子,老伴慌忙叫来救护车,把卢婶送进了急诊室,天旋地转的感觉总算止住了。

    可是,接下来的几天,卢婶只要在床上翻身或转头,头晕就会发作。卢婶再也不敢躺下睡觉了,才几天功夫,原本身体硬朗的卢婶竟脸色憔悴、明显消瘦了。儿子回来看到母亲一脸疲乏的样子,急忙带母亲找大夫咨询。

    接诊的赵大夫问过病史,给卢婶做了详细检查,说:“您患的是耳石症,可以做一套床上运动操来缓解。”在赵大夫的扶助下,卢婶先在治疗床上坐好,接着仰卧,随后身体一步一步在床上翻动起来……几个来回后,赵大夫嘱咐卢婶回家休息。当晚,卢婶果真没头晕,睡了个安稳觉。
, http://www.100md.com
    两个星期后,儿子陪母亲找赵大夫复诊,卢婶说:“现在我再没头晕了,那套运动操是何原理,为什么能治头晕呢?”儿子接着母亲的话音,迫不及待地问:“赵大夫,您说我母亲得的是耳石症,难道耳朵里也会长石头吗?”

    赵大夫微笑着说:“耳石症只是通俗的说法,根据其发病机制假说而得名,临床特点是由体位变动诱发头晕,学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耳源性眩晕的一种。这种病并不少见,在反复发作后有自愈倾向,故称‘良性’,但如果能在发作时给予及时的耳石复位手法处理,会好得更快。

    “要了解这个病,我们首先要认识内耳。内耳埋藏于颞骨,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个部分。由于结构精细复杂,内耳又叫‘迷路’,里面互相有管道相通,有淋巴液在流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耳水’。

    “前庭、半规管与人体能否维持平衡功能有密切关系。眩晕的发病机制多半涉及到这些结构上的问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多数学者用耳石症假说来解释。内耳里的小石头长在前庭后上部的椭圆囊,但这些石头非常细微,肉眼看不见。像卢婶那样过度劳累后,脑部及内耳可能由于供血不足等原因,引起这些耳石变性脱落,正好掉进并沉积在与椭圆囊相连、呈半环状的半规管里。每当患者睡觉翻身,头部转到某一特定位置时,沉积的耳石也会随之沿半规管的‘耳水’(内淋巴液)流动起来,刺激壶腹嵴毛细胞,从而引起眩晕、眼震、倾倒、颈和肢体张力改变,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如大汗、面色苍白等。
, 百拇医药
    “卢婶做的这套运动操,是通过体位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头部姿势,使耳石复位。先是使病变侧的半规管竖立起来,然后转动头部,使这些小石子沿着半规管的管道按特定方向流动,最后经开口重新回到椭圆囊。”

    赵大夫继续解释说:“在医学上,眩晕症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征,除与耳科有关外,还涉及多个专科,故有‘病人眩晕,医生头晕’的戏称。治疗的关键是首先诊断出引起头晕的病因,这往往需要做一系列的专门检查。有的眩晕症打针吃药就能解决,有的可以通过特殊的治疗仪辅助治疗,有些严重的就只能靠手术解决。对耳石症,这套特殊的运动操有较好的效果。当然,耳石症的发生,与脑部及内耳供血不足有一定关系,服用营养神经、扩张微循环的药物,对治疗会起辅助作用。”

    卢婶的儿子又迫切地问道:“赵大夫,我母亲的耳石症会复发吗?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赵大夫回答道:“眩晕症最大的烦恼就是常常会复发,耳石症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耳石症即使复发,仍可通过耳石复位运动操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上忌饮浓茶、咖啡和酒类等刺激性饮料,还应注意低盐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平衡功能,远离头晕。另外,眩晕症患者常会突然发作,容易摔倒并引起外伤等意外,开车、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士及老年人尤应注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