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3321
《千手观音》启示录:聋儿不哑,梦能成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以邰丽华为首的21位聋人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场景美轮美奂,震撼人心,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感动和尊重。

    2005年3月,本刊记者有幸能与这些聋人舞者进行面对面的零距离接触。可以说,这是一次极为特殊的采访,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交流。当《千手观音》的几位舞者坐在我们面前,我们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沟通方式——笔聊。在白纸上秀丽的字迹背后,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他们的欢笑和眼泪。我们为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而感动,为他们的多才多艺而叫好,也为他们留下的遗憾而叹息。

    有关专家认为:他们的世界也许原本可以变得更美好。

    纪实篇:“观音”背后的故事

    庄文洁:期待成为领舞的“观音”

    庄文洁是一位来自广东的“观音”,面目清秀的她在面对记者的时候,双目总是含满笑意,矜持而婉约,就像一位邻家女孩。
, http://www.100md.com
    文洁6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当时她的奶奶说,或许这孩子说话慢。但医生的诊断却道出了残酷的真相,原来这孩子先天聋哑,大自然的一切美妙声音对于文洁而言,都是悄无声息的。

    由于家庭贫困——文洁的爸爸没有稳定职业,靠踩三轮车载客讨生活,文洁的妈妈是居委会的临时清洁工,收入有限,而且文洁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所以,父母根本没有工夫也没有条件去培养她。一直到文洁8岁该上学了,家里东拼西凑,才把她送到了汕头市聋哑学校上语训班。

    语言训练的过程,对于文洁来讲,非常的艰苦。在语训班的学习,是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的,即一位老师只带一位学生。文洁大概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语言训练,从“a、o、e”这些拼音基础开始,逐渐过渡到学习词语,之后开始学说句子。在学习的时候,文洁的父母也在一旁跟着一起学习。如果有些内容文洁在课堂上未学好,回到家中,父母会接着给她训练。在学期末语训班的考试中,文洁取得了及格的成绩。那时的她,能够说一些简单的词语、短句,但说得并不清晰。
, 百拇医药
    当时语言训练的费用是每月350元,一年的学习,文洁的父母为之支付了数千元。这个数目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而言,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大开支。很遗憾,文洁不得不结束语言训练,开始学习手语。

    手语的学习要简单得多,掌握手语后,文洁基本放弃了说话,辛辛苦苦获得的语言训练成果,在翻飞的手指中渐渐丧失。

    进入聋校学习后不久,有一次,文洁看到聋校舞蹈班的学生们在跳舞,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文洁的强烈要求下,妈妈咬咬牙,让她到每节课10元的舞蹈兴趣班学习。很快,文洁惊人的天赋得以展现,9岁时被选进学校舞蹈队。从此,这位聋哑女孩与舞蹈结下不解之缘。

    凭着自身的天赋与刻苦,文洁在舞台上崭露头角,并由此敲开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大门。如今,文洁的理想是有朝一日能像邰丽华一样,成为《千手观音》的领舞。

    曹菂:会说话的“观音”
, 百拇医药
    聋人也能“听”懂别人说话,能用语言与健全人正常地交流?在采访曹菂之前,记者心中也存有这样的疑问。

    对曹菂的采访,同样也是开始于纸笔交流。面对陌生人,曹菂并不太愿意开口说话。后来在工作人员的一再鼓励下,曹菂才放下纸笔,用语言与记者交流。曹菂讲话稍显含糊不清,但一般人只要稍稍用心,绝对可以听清她的话语。刚开始,记者以为曹菂是通过戴着的助听器听到记者的提问的,但后来发现,当记者 一边低头记录,一边提问时,曹菂就没什么反应了。原来,她是“看”懂别人说话的(唇读)。

    “菂”的释义为“莲子”。曹菂刚刚生下来时,很多亲友都称赞曹菂长得很美,就像莲花盛开时那样的美丽,于是父母就为她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曹菂漂亮伶俐,父母开心自豪地看着她逐渐长大。不幸发生在她1岁半时,由于患中毒性痢疾入院治疗,其间注射的药物让她从此进入了无声的世界。出院后的一天,曹菂的外婆带着她与别的孩子在院子里玩蒙眼听音的游戏,别的孩子总能准确地找到声音的起点,轮到曹菂玩时,竟无一点反应。上医院检查的结果,让曹菂的父母有如五雷轰顶:双耳重度聋。曹菂的父母只能痛心而无奈地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孩子将无可避免地变得既聋又哑。
, http://www.100md.com
    然而,不久事情出现了转机,一位姓贾的老师刚刚在当地创办聋儿语训班——教聋孩子学说话。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曹菂的父母把她送到那里接受训练。两个月后,曹菂成了班上第一位能开口叫“妈妈”的孩子,这让曹菂的父母激动得失声落泪。

    语言训练一直坚持进行,尽管比起同龄健全的孩子,曹菂说话明显生涩许多,但足以令曹菂的父母感到欣慰。到了曹菂该上小学的年龄,她的父母面临这样的抉择:是将她送到健全人学校,还是送到聋哑学校上学?送健全人学校,听不见声音的曹菂能跟得上吗?经过考虑,曹菂的妈妈坚决让孩子上健全人学校。她认为,孩子迟早要独自面对健全人的社会,早些融入更好。

    刚入学时,曹菂成为一些同学欺负的对象,但她得到的更多的是老师及同学们的关爱,即便是那些欺负她的同学,也逐渐接受了她,并成为她的朋友。

    正如一般孩子的父母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一样,在曹菂6岁时,妈妈为了让她更全面地发展,给她报名参加舞蹈班的学习。对于上舞蹈班,曹菂开始并不情愿。但在妈妈第一次带她到舞蹈班学习时,看着别人优美、舒展的舞姿,她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从此与舞蹈结下一生之缘。
, 百拇医药
    时光飞逝而过,曹菂在爱的氛围中读完了小学,学习没掉队,舞蹈的基本功也练得扎扎实实。曹菂1999年小学毕业时,恰逢南阳文化艺术学校首次招收5年制舞蹈班学员,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曹菂一考即中。从某种角度而言,她可谓是“蒙混过关”,因为录取她的老师并不知道她是聋人。在进入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学校才知晓这个情况,但曹菂已经以她令人惊讶的表现赢得了老师们的心,得以继续留下来。

    在校学习5年,尽管曹菂听不到音乐,可她非常用心地领会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她的努力没白费,最终她在校各方面成绩均为优良。据曹菂在艺校的老师介绍,全班30多名学员中,只有曹菂是残疾人,但她没有因此而自卑,相反,她非常阳光、非常开心,与同学们相处得也非常好。

    2004年1月,即将从艺校毕业的曹菂,报名参加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考试。2004年2月12日,是曹菂永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打电话通知 曹菂的父母,曹菂已经被团里录取。从此,她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 百拇医药
    陈岑:没有戴过助听器的“观音”

    陈岑在《千手观音》舞蹈中排在第6个位置,年仅16岁。

    大概在两三岁的时候,有一天,陈岑正和邻居小朋友一起玩。妈妈在旁边喊她,她一点反应都没有。妈妈觉得奇怪,又大声喊了几遍,陈岑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妈妈当时就惊呆了。她意识到女儿的耳朵有问题,于是便开始带着女儿到处求医治疗,但一点效果都没有。6岁的时候,陈岑进了聋人学校读书,现在已读到高一。

    陈岑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好,尽管她非常希望能够佩戴助听器,听听别人说话的声音,也非常想听到音乐的声音,哪怕并不清楚。但为了不增加原本生活状况不太好的父母的经济负担,在妈妈问她“要不要配个助听器”时,她坚决地摇了摇头。

    陈岑不仅没配过助听器,也没有经过语言训练。所以她的说话能力几乎为零,与记者之间的交流完全是无声的。
, http://www.100md.com
    陈岑说:“如果我进健全人学校,我可能学不到知识,看不懂文字。”到目前为止,陈岑和家里人交流也是用纸笔,若她写的哪句话不通顺,妈妈就帮她修改,直到通顺为止。

    陈岑的妈妈是一位裁缝,原来打算让女儿长大后学做衣服,但看到女儿对舞蹈如此痴迷,也就不再勉强她。2004年4月,陈岑开始了她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艺生涯。

    单仁冰:多才多艺的男“观音”

    “单仁冰还会演京剧呢!虽然他唱不出来,但做的造型惟妙惟肖!”当艺术团的工作人员将单仁冰引见给记者时,对他的多才多艺赞誉有加。

    单仁冰在两个月大的时候发了一场高烧,医生给他打过退烧针,祸根也许在这时就已经埋下了。到6个月大时,有一天,单仁冰正在专心致志地摆弄着玩具车,这时父母叫他的名字,叫了好多遍都没反应。父母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把他送到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说单仁冰的耳朵已经聋了。焦急的父母带着单仁冰几乎把上海大大小小的医院都跑遍了,可是单仁冰的听力毫无进展。
, 百拇医药
    后来,单仁冰的父母打听到经过语言训练可以教会聋儿说话。于是,在给儿子配好助听器后,就把两岁的单仁冰送进了聋儿康复中心进行语言培训。语训中心的老师教单仁冰怎样发音,怎样喊爸爸妈妈。单仁冰摸着老师的脖子(感受声带的振动),看着老师的口形,开始了他长达6年多的训练历程。

    记者在采访中也尝试着用语言与其交流,单仁冰必须看着记者的口形才能明白大概的意思。他也能说一点,但发音含混不清,记者必须集中精力才能听清,有时一句话不得不反复听好几次。

    当问及“进入艺术团后,身边大多数演员都是聋人,你们经常用手语交流,这样会不会让你的说话能力退步?”单仁冰对此表示认可:“最好一边打手势一边说话,不要光打手势不说话,否则时间久了,说话能力就会退步。”

    单仁冰8岁进聋校,现在已经修完高中课程,从聋校毕业。单仁冰爱好的是电脑,凭着他的聪明勤奋,现在已能熟练运用一些文字和图片处理软件。他的理想是以后从事照片设计、广告设计和家居设计等职业。单仁冰还告诉我们,学会拼音输入法可以帮助聋人记住每个汉字的发音,有助于巩固说话能力。
, http://www.100md.com
    单仁冰的一些同学经过语言训练后,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在健全人学校就读,已经能达到不看别人的口形也能理解意思,换句话说,他们已经能够达到打电话这个境界了。看来,经过长期的科学训练,聋人一样能进入到健全人的主流社会。

    分析篇:聋儿不哑三“步”曲

    每一位聋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梦想:能够听到这个世界美妙的声音,并用言语与人交流。正如采访中陈岑所说:“我非常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听到美妙的音乐。”曹菂已接近实现这个梦想,但《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中,大多数人离这个梦想还遥不可及。专家认为,以他们现在的状况,他们这一生中实现这个梦想的希望都非常渺茫。

    据统计,目前我国7岁以下的聋儿达70万之多,每年约有3万~4万新发的聋儿病例。对于这些新发的聋儿而言,他们有机会实现梦想。

    为了进一步了解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记者走访了广州市聋人学校。在聋人学校的宣传栏上,记者看到了学校的简介,并留意到这样一句话:“广州市聋哑学校,1990年易名为广州市聋人学校。”从“聋哑学校”到“聋人学校”,校名的变更到底昭示着什么呢?
, 百拇医药
    春节晚会之后,《千手观音》舞蹈队的成员接受了大量的采访,很多媒体的记者感到有些奇怪,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聋人几乎等同于聋哑人,因为 俗话中就有“十聋九哑”的说法。但大家看到的《千手观音》的聋人演员有的是可以说话的,于是有些网友在网络上对他们是否为聋人提出了质疑。

    然而,据陈锡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医院耳科主任)介绍,在发达国家,已经能达到“十聋八不哑”的水平,因此聋而不哑丝毫不奇怪。聋人学校老师对于该校校名变更的解释也正是基于这个理由。如何尽量避免聋儿变哑,陈锡辉主任认为最佳的干预过程分为三“步”曲:第一步为“早期发现”;第二步为“恢复听力”;第三步为“听力言语训练(简称语训)”。

    一系列的干预之后,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是患儿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或许,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若能达到曹菂的水平,即通过唇读来了解别人讲了什么,还能开口说话,与人用语言交流,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然而,陈锡辉主任的回答令人吃惊:如今,干预的目标已经指向让患儿即使看不见别人的口形(如打电话),也能真真正正地听懂别人讲话。
, http://www.100md.com
    这一目标看似天方夜谭,却真实地存在。在采访中,单仁冰就向记者提到,他在聋人学校的一位同学,现在已经能与人打电话交流了。

    实现梦想第一步:早期发现

    耳聋按病变部位一般分为两大类:外耳和中耳病变导致的聋,称为传导性聋;内耳、听神经及听觉中枢病变所致的聋,称为感音神经性聋;两者皆有称为混合性聋。其中,绝大多数聋儿属于感音神经性聋。

    导致孩子耳聋的病因分为先天与后天两大类。先天性耳聋,分为遗传性聋与非遗传性聋(主要由于母亲怀孕时病毒感染、用药以及分娩时产伤等引起)两类。 据陈锡辉主任介绍,运用现代的诊断手段,先天性耳聋在1岁前就能确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很迟才发现孩子是聋儿的事例数不胜数。像陈岑,是到了两三岁才确诊,而庄文洁直到6岁时才被确认为耳聋。

    早期发现孩子是否先天性耳聋其实不难。最主要的措施是为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筛查在孩子出生三天内即可进行,只需要几分钟时间。检查结果若为异常,并非意味着孩子就是聋的,因为这仅仅是一种筛查手段,用以发现一些可疑的患儿。家长不必太过紧张,但必须认真对待,要带孩子定期再次复查。若检测通过,基本可以排除。若仍为异常,则需要进一步做其他的检测,如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等,则基本可以确定孩子是否耳聋。
, 百拇医药
    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并未实行强制性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在这种情况下,要早期发现耳聋的儿童,家长的细心观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不少家长往往把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不会说话,归咎于“孩子讲话比别人迟”,甚至民间有“贵人语迟”的说法。陈锡辉主任认为:早期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是否因为听力缺陷造成的,并不困难。家长只需仔细观察小孩对声音的反应,如听到鞭炮声会不会害怕、哭闹;在小孩看不见的地方叫他的名字,是否能引起他的注意;不让小孩看见你在说话,而小声吩咐其做一些常做的简易动作(如点头、摇头、跺脚、招手等),看小孩是否能照做。如果上述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孩子的听力应是基本正常的。结合其他智力发育情况,如属正常,则应属于语言能力发育迟缓。否则应怀疑有听力障碍,须立即上医院检查。

    不过,在造成儿童耳聋的原因中,先天性因素并不占多数,后天性因素更为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药物中毒性耳聋,特别是耳毒性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一类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便容易损坏内耳。这些药物的耳毒性与个体敏感性、使用剂量和肾功能状态等有关。此外,还与用药时的年龄关系密切,通常是年龄越小中毒率越高。0~4岁为耳毒性聋的易感期。预防这种耳聋,各级医生和家长都要有充分的认识,要慎用和合理使用耳毒性药物。
, 百拇医药
    要早期发现后天性的聋儿,要求家长对可能致聋的各种因素(哪些药物属耳毒性药物,前文已述;哪些疾病可能导致耳聋,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有所了解,在出现这种致聋因素时,如用了耳毒性药物后,要随时注意他们的听力状况,做到早期发现问题,进而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但遗憾的是,在临床常见的情况是,大多数小儿病后很久才被发现耳聋,家长只知打了针,却不知用的是什么药。

    实现梦想第二步:找回失去的听力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聋的释义为:耳朵听不见声音。实际上,聋人还有残余听力,能听见声音,只不过能听见的声音非常有限。

    按听话困难情况和听力计的检查结果,耳聋分为轻度聋(远距离听话或听一般距离低声谈话有困难,听力计检查听阈在26~40分贝)、中度聋(近距离听话有困难,听阈在41~55分贝)、中重度聋(听阈在56~70分贝)、重度聋(除在耳边大声叫喊能听到外,完全听不到谈话,听阈在71~90分贝)和极重度聋(俗称全聋,听不见大声呼喊,听阈在90分贝以上者)。而所谓听阈,是指所能听到声音的下限,如一位耳聋患者的听阈为80分贝,指的是只有高于80分贝的声音,他才能听得见。
, 百拇医药
    在发现孩子耳聋以后,许多父母都会发疯似的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但大多是失望而归。正如单仁冰的父母那样,带孩子去过许多医院,使用过很多方法。那么,耳聋能够治疗吗?

    郭梦和(中华医学会广东省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耳鼻喉科教授)告诉记者,传导性聋大部分可通过手术重建传音系统而恢复听力。感音神经性聋中的先天性耳聋,基本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后天性耳聋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会有一定效果,耳聋发生3个月后,基本上任何治疗均无效果。这时最好能尽早让患儿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

    民间有一种说法,通过针灸治疗可以“开哑门”。像单仁冰父母那样带孩子去针灸的父母不在少数,但郭梦和教授明确地告诉记者,国内外学术界均对“针灸治疗聋哑”予以否定,达成“针灸对耳聋的治疗无确切效果”的一致意见。他劝谕患儿家长,不要带孩子去接受针灸治疗耳聋,因为不仅浪费钱,更重要的是会耽误孩子的治疗与康复。

, 百拇医药     达到一定水平的听力,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要让聋人的听力达到学语言所需的要求,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佩戴助听器,一是植入人工耳蜗。

    A.助听器:选配大有学问

    陈锡辉主任告诉记者,助听器是提高声音强度的装置,可帮助某些耳聋患者充分利用残余听觉提高言语交流能力。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助听器不仅能提高低强度输入时的信号放大与分辨能力,还可提高患者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能力,使能够在噪声环境中听到较清晰的语言。不过,如何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却是大有学问。像曹菂在两岁多开始戴助听器,刚刚戴上助听器时,她总是想把助听器取下来,这是因为她的耳朵会感到十分疼痛。3个月之后,曹菂才慢慢适应。而庄文洁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那么,是否每一位聋人在佩戴助听器后,都需要有一段这样的适应期?如何选择才能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呢?

    郭梦和教授告诉记者,要选配合适的助听器,首先必须根据每位患者的外耳道定制一个耳模,再由耳模确定助听器的形状。这样“个性化”的助听器,塞入耳朵会非常舒服,不会造成疼痛。此外,“个性化”的助听器可以防止“反馈”,即可防止由助听器放大的声音经助听器与耳道之间的间隙漏出;而漏出的声音会经过助听器的放大,形成令人难以忍受的啸声(医学上称为“啸叫”)。这与人们常见的将麦克风对着音箱时,会产生刺耳的声音的原理一样。“个性化”助听器的另一好处,就是由于其封闭性,可以提高助听的效果。
, 百拇医药
    其次,要根据个人的听力特点选配。正如近视患者在配合适的眼镜前必须验光查眼睛的度数一样,患者在配助听器前一定要进行详细的听力检测,不过比测视力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一只眼睛只有一个度数,而一只耳朵的听力则包含多个“度数”——人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频率各不相同(高频率的声音较尖,低频率的声音较低沉),而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波敏感性并不一致。也就是说,人会对某个频段的声音的听力较好,对另一频段则较差。一般而言,听力检测会检查聋人对5~6个高低不等频段声音的听力,假如对各频段声音的听力相差不远,则可选配简单、普通的助听器。但如果对各频段声音的听力相差甚远,选配此类助听器时,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即把听力差的频段的声音放大至可听见的同时,那些听力好的频段的声音会被放大至令人受不了。因此对于这样的患者,只能选配高级的数码助听器,这种助听器可以将外界不同频段的声音,根据患者的听力特点,分别放大不同的倍数,达到既可以听见,又可以忍受的范围。遗憾的是,数码助听器较昂贵,不少聋人限于经济条件,只能选择普通的助听器“凑合”着用。

    至于曹菂在戴助听器初期出现耳痛的情况,可能是放大的声音强度过大,达到或超过了“痛阈”所引起的。出现这种情况应到医院对助听器进行调校。
, 百拇医药
    B.人工耳蜗:让全聋患者回归有声世界

    虽然使用助听器放大声信号可帮助部分聋人恢复听觉,然而,助听器并不是万能的。很多极重度耳聋患者,即便通过助听器,听力也仍然无法恢复到有用的水平。

    难道,这些极重度聋患者只能永远置身于无声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宿命已经得到改变——植入人工耳蜗,可以让极重度聋患者回归有声世界。

    众所周知,人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经过外耳收集、中耳传播到达内耳,由内耳的耳蜗转变成生物电信号,电信号再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而极重度聋患者,大多数是由于耳蜗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功能严重下降,因此听不到声音。

    人工耳蜗如同一个替代品,植入后,由它来替代原来功能不全的耳蜗,将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通过植入耳蜗内的电极将其传至听神经和大脑而产生听觉。
, 百拇医药
    假若手术能成功施行,那么在手术后经过调试,患者可恢复接近正常的听力(依患者病情不同)。不过,他们所“听”到的声音多为失真或畸变的声音。像采访中郭梦和教授就提到曾有一位现年五十余岁的患者,耳聋已十余年,做完手术后,他觉得自己的妻子讲话带有湖南口音(其实妻子是地道的广州人)。

    据陈锡辉主任介绍,人工耳蜗虽可给耳聋患者提供听的感觉,但人工耳蜗装置毕竟不是真耳,不能完全模拟正常的耳蜗功能。由于电极导联数目的限制以及电声听觉的差异,耳蜗植入后,患者获得的有用的听觉信息是有限的。为使聋儿最终达到语言交流,术后训练非常重要。刚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开机时的听力年龄和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一切从零开始。因此,手术后语言获得有一个过程,必须先学听,逐步发展语言。同时小儿间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有的进步快,有的较慢,重要的是孩子在不断进步。

    然而,人工耳蜗非常昂贵,需十几二十万元,令许多患者难以承受。

    郭梦和教授将需要做人工耳蜗的患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前聋(指学会说话前即已有耳聋的,或虽部分学会说话、3岁左右才聋的孩子,由于原先学到的语言得不到强化,时间长了会忘记),一类是语后聋(一般指具备语言能力以后才聋的患者,大多都能保留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 百拇医药
    语后聋的患者,手术后的语训主要是让患者适应已经改变的听觉环境,让他听到的“失真”的声音与他们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相联系。

    陈锡辉主任认为,语前聋的小孩在经过佩戴合适的助听器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3~6个月后,效果不佳的应尽早接受手术。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可以小至1周岁(满12个月)接受手术,手术年龄越早,听力语言康复效果就越好。临床上1岁或1岁多就接受手术及康复训练者,语言能力及其清晰度比年龄较大才接受治疗的小孩要好。

    实现梦想第三步:艰苦的语言训练

    早期进行的语言训练是聋儿不哑的关键。为了了解语言训练的进行过程,记者在聋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他们的语训室。这是一间“个别语言训练室”,老师与学生一对一进行教学,当然,除此之外也有“集体语言训练室”,但效果不如前者。房间不大,大概只有三四个平方米。四周的墙壁上都是厚厚的隔音棉,上面印着一些很生动且充满童趣的彩色图案,整个环境布置非常温馨。语训室很安静,在没有杂音干扰的情况下,对孩子语言学习较为有利。
, 百拇医药
    语训老师坐在聋儿的旁边,在他们面前的墙上镶着一面大大的镜子,感觉就像家中的梳妆台一般。每节语训课大约为一个小时,每节课一般都会有一两个主题,如蔬菜、水果、树木、人称、衣服、交通、看病、购物、用品、节日、作息表等。

    这一节上的是蔬菜、水果课。桌面上放着多种蔬菜、水果的模型,有苹果、香蕉、西红柿、土豆、莲藕等。只见老师拿起苹果,对着聋儿拖长声音清晰而缓慢地说:“苹——果——”聋儿看着老师的口形,跟着老师说:“苹——果——”聋儿的读音虽然不标准,较为含混,但在老师的反复教导下,他们的发音会慢慢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对于每个词语,语训老师一般都要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如此反复而不厌其烦的教导,作为语训老师,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

    聋校的老师介绍说:“到了小学年龄,很多人已经过了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期,语训对他们来说效果已经不是太好。所以,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会挑出听力好、理解能力强、语言恢复有较大希望的孩子进行重点训练。语训对这些孩子的意义较大。有越多的聋孩子加入到语言训练的行列之中,表示早期干预、早期康复这种理念,在社会上和人们心目中的渗透程度越深,表示这种观念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和接受。”
, http://www.100md.com
    对于目前语训的质量,不同的语训机构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不少地方的语训质量很差,训过跟没训过差不多。对于某些残余听力和智力均较好的孩子,由于没有到适当的语训机构进行训练,使他们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手语,是聋人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但老师认为,手语既是工具,也是聋人语言康复的绊脚石。所以,聋校一般不会特意给孩子们安排手语学习课,手语是聋人天然的语言,即使不去教他们,他们也会知道。人都有“舍难就易”的特性,打手语远比学说话容易得多,若聋孩子一到聋校就教他手语的话,那他就不会去学说话了,因为说话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说,手语也有其负面的地方,它对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是很不利的。

    语训的最终效果,郭梦和教授介绍说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聋儿的残余听力,残余的听力越好,效果才会更好;其次与选配的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后听力恢复的程度有关;此外,与训练的方法、程度密切相关。而家庭的环境(即家人的关注程度——是否经常有意识地与聋儿交流,孩子有进步是否予以鼓励,孩子讲不好是否会训斥他等),孩子的智力程度、心理程度(指孩子是否愿意与别人交往。那些内向的或者患自闭症、孤独症的孩子,不与别人交流,那就学不好语言,性格外向的、淘气的孩子反而学得好)等,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进,孩子的语言康复程度才会越好,缺一不可。(本期策划由刘闽军、王强执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