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4383
未来名模长了一双斗鸡眼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4个月的贝贝,继承了爸爸妈妈优秀的遗传基因,长得很漂亮,可说是个名模的坯子。可是,有一天,夫妻俩突然发现贝贝看玩具时,两个乌黑发亮的眼球一起向鼻根集合。“斗鸡眼!”夫妻俩不约而同想到这个名词,浑身上下如同浇了一盆冷水:女儿患有斗鸡眼,这不仅影响容貌,听说还会引起难以补救的视力缺陷,导致终身遗憾呢。

    夫妻俩不敢怠慢,赶快抱着女儿来到医院。没想到接诊的医生却不惊不怪,慢条斯理地说:“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又称为生理性斜视,大多数婴儿都是这样的。”

    “怎么会呢?”夫妻俩争辩道。

    见家长疑惑不解,医生解释说:“你们说的斗鸡眼,又称对眼,在医学上称为双眼内斜视。眼球的运动是由附着于眼球的6条微小肌肉的收缩来完成的,肌肉收缩受大脑指挥和节制。出生不久的孩子,而眼肌发育尚未完善,大脑功能也不成熟,所以在许多情况下,两侧眼球运动不能协调一致。此外,初生婴儿多为远视眼,要想看近一些物体,就需要进行视力调整。这样,婴儿就可能出现斗鸡眼。这一生理现象大多在生后6个月逐渐消失。”

    贝贝妈妈插嘴问:“我们单位小李的孩子,已经6个多月大了,以前没有发现斗鸡眼,近日孩子视物却成斗鸡眼,这是怎么回事呢?”

    “哦!”医生说,“引起孩子斗鸡眼的原因很多,你同事的孩子很可能是一过性斗鸡眼。1~3岁的孩子,大脑兴奋性较高,当受到刺激后,眼球运动暂时不协调,就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此外,还有少数孩子,鼻骨尚未发育或两眼间距离较近,也会造成斗鸡眼假象。”

    医生告诉夫妻俩:婴幼儿视力发展的关键期为1~3岁。正常的视觉实践可以促进大脑皮质与视觉有关的神经细胞数量增加,并发育成熟,使视觉不断完善。如果孩子反复发生对眼,有可能继发弱视、视觉失真等视力障碍。为预防斜视症,应注意孩子头的位置,不要长时期偏向一侧。孩子对红颜色反应较为灵敏,可在小孩眼前适当位置挂上红色带响声的玩具,定期摇动,使孩子的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这样,孩子的双侧眼肌动作不断受到协调训练,效果会很好。

    夫妻俩听了,放下心来,临离开时贝贝妈妈又请教医生:“像我那个同事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医生说:“如确是受惊吓或发热而引起,过些日子就会好的,不须采取特殊治疗。重要的是注意区别孩子是否由于眼肌麻痹、屈光不正和白内障等疾患所致的斗鸡眼,由这些疾病所致的斗鸡眼多为持续性,易致视力功能障碍。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斗鸡眼,尤其是6个月以上孩子的斗鸡眼,应及时到医院眼科检查。因眼部疾病引起的对眼,医生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将根据具体病情,采取配眼镜、视觉功能训练等治疗措施。严重内斜视的患儿,必要时行手术矫正,手术时机是2岁以内,以免遗留视力障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