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4935
儿童精神障碍:悄然伸长的魔掌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9岁的玲玲长得乖巧可人,她编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医生诊断为儿童精神分裂症。

    一上课,他就不自觉地发出尖叫,一而再,再而三,被老师一次次赶出教室……他被带到精神病医院门诊部。

    她有非凡的记忆力,可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待着,很少说话,即使说话也词不达意。这孩子怎么了?……

    儿童精神障碍患者,都市里悄然“成长”的一族。这种疾病困扰着许多儿童和家庭。然而,由于其与成人精神疾病在临床表现上有着许多不同,因而被不少人忽视。

    更为不幸的是,这种疾病将影响儿童的一生。本期特别策划发稿后,《南方都市报》一篇题为《幼童被老师吓出精神病?》的文章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儿童精神障碍是时候引起你、我、他的关注了。

    他们,正常还是异常
, 百拇医药
    擅长“编”故事的小女孩

    9岁的玲玲长得乖巧可人。一天放学后,她和一帮同学到一间旧房子里玩绑架游戏,玲玲被推为人质。同学们蒙上玲玲的眼睛,把她绑住,给她喝盐水,告诉她有鬼,并在她周围扮鬼叫。玲玲非常害怕,要求终止游戏,但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游戏结束后,玲玲面色苍白地回到家里,称看见鬼怪,晚上不敢入睡,在屋里走来走去。玲玲的父母以为她看漫画或电视多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并不在意。

    从此以后,玲玲经常诉说看见鬼,说鬼要来追杀她,表现得很惊慌,晚上睡眠时特别害怕,翻来覆去睡不着。有时不分日夜地在屋里走来走去;有时披着床单,拿着晾衣叉挥来挥去,自称是大侠、英雄,能驱魔除怪。慢慢地,玲玲变得越来越爱呆坐着,不时喃喃自语、自笑,有时还手舞足蹈的。若此时父母询问她什么,她往往突然跳起来,一拳或一掌打过来,口中还念叨着:“魔怪,看招!”玲玲的父母只好在她呆坐时不答理她,在她状况较好时再询问她,玲玲则告诉父母她在想故事。玲玲故事中的人物都有姓名,情节大多数是英雄救美除魔之类,玲玲则是故事中的英雄或等待英雄到来的公主,但父母、老师常常是故事中的魔鬼或恶人。有一次,玲玲把她的故事写了出来,居然与时下的武侠小说无异。有一段时间,在她的故事中,隔壁班的一位男同学成了她的“白马王子”:她和他的爱情遇到了无数恶人的阻挠,但她和他冲破重重困难,终于组成了家庭。在编故事之外的时间里,玲玲到处打听那个男同学的电话号码,得到电话号码后就经常打电话给该男生,要求讨论“他们的爱情如何克服困难”,最后该男生的家长不得不到学校投诉……
, http://www.100md.com
    校方发现其言行不正常,要求玲玲父母带她到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最后,玲玲被诊断为儿童精神分裂症。

    医生的话:精神分裂症患儿发病年龄早,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其思维障碍与成人分裂症患者常见的妄想不同,以病理性幻想多见。但病理性幻想常很难与富有想像力的儿童的正常幻想区别开来,许多家长还自诩自己的孩子聪明,想像力丰富,直到出现较明显的症状后才如梦方醒。

    课堂上尖叫的学生

    5分钟之后,14岁的平平还是被化学老师赶出了教室——这已经是他在一堂课中发出6次尖叫声之后的事情了。

    物理课,他被轰出教室;历史课,他被轰出教室;语文课,他被轰出教室……没有一节课他不叫喊,没有一节课他能听到底。这个“喜欢”在课堂上尖叫的学生在全校出了名,惊动了教导处。

    两天后,平平的母亲被请到了学校。从平平母亲的口中得知,平平从五六岁起就有毛病,喜欢挤眉弄眼做怪相,到了七八岁,又增添了扭脖子的毛病。为了这他爸爸没少揍他,小学老师们也没少批评他,可他就是改不了。至于像在课堂上尖叫的现象,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以前只是从嗓子里发出“嗯嗯”声,声音不大。为了这吓人的尖叫声,平平转了几间学校,每间学校也只能待上一段时间。
, http://www.100md.com
    平平又一次辍学在家。平时看看书,看看电视。他羡慕那些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的同龄孩子们。但他还是每隔几分钟就大声尖叫一次,尤其在情绪激动、心情不悦时更为严重,甚至还把牙齿咬得咯吱咯吱响。去医院开了不少镇静药仍没有效果。

    渐渐地,平平莫名其妙地模仿别人讲话和无缘无故骂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尤其在家里,骂父母亲为“儿子”、“臭德性”等等,毫无顾忌。为此,他没有少挨皮肉之苦。

    有一次,因为满嘴脏话,平平惹怒了院子里的一个彪形大汉,被狠狠地揍了一顿。平平母亲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才14岁的孩子,个子不大,怎么敢惹怒彪形大汉?

    终于,平平被带到精神病医院的门诊部,被确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医生的话:儿童挤眼努嘴的面部肌肉冲动或嗓子里嗯嗯作响并不少见,其中大部分由不良习惯造成,称为抽动症。但平平的临床表现已经大大超过了抽动症的范围,属于抽动-秽语综合征,这是大脑器质性病变所致,属于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病程迁延,服药大多可以控制症状,但须较长时间维持服药治疗。因此,遇到这类患儿,切不可当做是不良习惯,横加指责,尤其是患儿出现秽语时,不要认为其品质恶劣而责骂他。
, 百拇医药
    不爱说话的女孩

    “海缤不爱说话。”这是班主任对8岁的海缤下的评语。看着双眼凝望在窗外某位置的女儿,海缤母亲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带她去医院看看吧!”班主任善意地劝说。

    从两三岁开始,妈妈就发现小海缤显得与普通的孩子不同。她好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从不和小伙伴一起玩,一个人静静地待着;很少说话,即使说话也是词不达意,有困难从不跟家长和老师说。

    海缤的父母亲是双职工,工作繁忙,只好将她全托。每到星期六,其他孩子看见自己的父母亲来接时都欢天喜地,唧唧喳喳说个不停。海缤却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吭。海缤母亲轻轻地走过去,抱住她柔声说:“海缤,回家吧!”海缤的眼光仍不知望在哪里,嘴唇轻微地蠕动着,毫无表情,清澈的眸子怎么看也看不透。

    从小,海缤就一直抱着外婆送给她的大白兔公仔,无论是睡觉还是吃饭都不肯松手。慢慢地,大白兔变成了“大灰兔”。父母亲说给她换一个,海缤却死死地拽住不放,还为此大发了一通脾气。
, 百拇医药
    在另一方面,海缤却拥有超凡的记忆力,只要曾经教过她的唐诗宋词都能完整地背下来,就连生涩难懂的楚辞《九歌》,小海缤都背得一溜子顺。

    这孩子是怎么了?海缤父母迷惑了。一语惊醒梦中人,班主任的善意提醒,使海缤父母终于决定带孩子去医院的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最后诊断为儿童孤独症。

    医生的话:儿童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病,近年来的研究却发现,该病发病率并不低。

    根据对孩子行为的观察,对过去病史的认真询问,典型孤独症的诊断并不困难,目前不需要也没有任何实验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在中国,孤独症的误诊率极高,常被误诊为其他儿童精神疾病。误诊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大多数医生对孤独症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目前的疾病诊疗过程缺乏对儿童行为的认真观察。而孤独症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尤其在两岁以前。要提醒的是,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相当重要的,这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 百拇医药
    编者按:从上面的几个真实事例可以看出,儿童精神障碍与成人患病症状不完全相同,症状的不典型性给早期诊断带来了不少困难,易被忽视,尤其是年幼儿童,常因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而影响预后。因此,提醒各位家长睁大双眼,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情绪上出现任何不良的迹象,就应尽快送院做专科检查。

    是谁使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妈妈,我的压力好大。”2002年5月2日,苏一芬突然哭着对母亲李锦莲说。

    就在前一天5月1日早上,李锦莲发现女儿一个人自言自语,嘟嘟囔囔,像是在骂人。

    次日清晨,苏一芬开始在家里挥舞拳头,抖动双腿,电视开了又关,关了又开,非常兴奋,但上街见人却低着头,碰到熟人也不招呼。

    吃晚饭时,苏一芬说不想吃,低着头,脚又剧烈地发抖,不吭声。深夜,她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 百拇医药
    5月25日,苏一芬住进了广州市脑科医院。

    8月份,年仅8岁的苏一芬被诊断患有儿童精神分裂症。

    关于女儿的病,作为母亲的李锦莲反复提到两件事情:

    一件事发生在2001年11月23日,苏一芬的班主任老师误以为她没有完成作业,批评了她。因为作业是李锦莲亲自给女儿听写的,李锦莲觉得老师误解了孩子,次日送女儿的时候,她拿着作业本向班主任老师解释,期间发生了争吵。她们的争吵没有顾及到苏一芬的感受。“当时她吓坏了,眼睛瞪得溜溜圆,面红耳赤,拉着妈妈要离开。”当时也在现场的一位同学回忆说。

    另一件事是因为苏一芬和同学们玩耍时,被同学踢了一脚,感觉很痛。李锦莲找到班主任老师围绕同学是否故意踢苏一芬一事,双方又争吵了起来。

    当时,班主任老师突然转过身问跟在后面的苏一芬:“你是怎么说的?”
, http://www.100md.com
    “你别吓坏了小孩。”李锦莲冲了上来,两人怒目而视。

    “你是个鸡嘴婆。”班主任老师非常气恼地说,“我人格非常高尚,你不要乱说。”

    在回家的路上,苏一芬铁青着脸,嘴唇发白。回到家后就坐到桌边一声不吭。更让李锦莲心痛的细节是,要在平时,小花猫跳到一芬身上,她会抱着抚摸它,但她当时竟然抓起它就往地上扔。

    “不是因为班主任老师和一芬过不去,时常批评她,好好的会得病?”李锦莲硬邦邦地甩了一句话给笔者。在这件事上,校方否认了自己的责任,认为老师批评学生在所难免,只是方法问题,要改变的是教学方法。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个原因,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受不了一点点委屈,受挫能力这么差?

    经过治疗,苏一芬的病似乎好了。李锦莲为她办了转学手续,但在新的学校里不到一个月,小一芬又发病了。如今的她,已经无法正常上学,每天只能待在家里,每周到医学院接受一次心理疏导……
, http://www.100md.com
    摘编自《南方周末》

    编者按:苏一芬的故事令人深思,苏一芬的父母说得似乎颇有道理,而学校、老师的讲法也有依据,究竟谁是谁非?是否批评就能使一个人患精神分裂症呢?

    医生的话: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虽经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但迄今为止仍是不解之谜。有研究发现,如父母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子女的发病率为35%~68%。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有较高的遗传度,遗传因素为儿童精神分裂症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机体内环境和外环境(如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对儿童精神分裂症起着重要作用,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也有人认为,遗传因素是极为重要的,如家族中带有明显的遗传素质,即使无内外环境的影响,也会发病。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儿童作为社会的成员,同样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繁重的学习任务,校内或家庭内人际关系的不协调,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升学竞争,教育方式不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或矛盾等),旷日持久,就可能使本身心理素质较差的儿童发生精神分裂症。许多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在发病前往往有不良性格(如孤独、内向、胆小、害羞、不善交际、好静、好幻想、敏感等),在其亲属中也有类似性格者。因此,有人认为,不良性格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联系。有研究发现,部分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或大脑内功能的损害,如存在平衡姿势、步态等整合功能方面的障碍,且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也较正常儿童为高,部分患儿存在生化代谢的异常。
, 百拇医药
    大量证据显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诸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客观而言,学校老师的批评(不论是不是事出有因)与苏一芬患精神分裂症不可能有直接的联系,批评可能作为一种诱发因素而使潜在的问题明朗化。

    当前,城市儿童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不论家境如何,他们均生活在较为优越的环境当中。在他们身上,寄托着父母的许多宏愿或梦想,父母希望他们能成龙成凤,能出人头地。儿童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有不遂即大发雷霆;未经历过风风雨雨,也未遭受过波折,一遇问题便出现心理偏差,犹如温室中的花朵,一遇风吹雨打便叶落花败;听不得半点批评,即使是做错了事情。种种原因,导致现今许多儿童心理素质较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较好地处理突发事件,不能适应环境或社会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儿童一旦受到精神刺激,出现精神障碍甚至严重的精神障碍便在所难免。

    苏一芬的父母关心她没有错,学校与老师强调教学质量也没有错,错的只是我们培养下一代的方法,既没有根据儿童心身发育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变教育的模式与方法,也不注意儿童综合性因素的培养,没有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只注重儿童的学习成绩,似乎高分就能代表一切,就能说明儿童心身健康……
, 百拇医药
    这些年来,到心理科就诊或住院治疗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不在少数,其中患精神分裂症的有,患抑郁症的有,患其他精神障碍的也有。他们当中大多数都存在性格不良或适应困难等共性问题。他们中有许多人一碰到问题(甚至一些生活琐事)就束手无策,父母不在身边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如此,教育下一代的模式与方法不加以根本改变,在受批评后患精神分裂症的今天是苏一芬,明天可能是陈一芬、刘一芬,后天则将是李一芬、张一芬……

    小知识: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

    由于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和抗精神病药的种类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儿童精神分裂症可以早诊、早治,因此,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并不是过去认为的都很差。华西医科大学对其附属的三所医院内,经治疗后出院的104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访,发现临床痊愈者占26.9%,显著进步者占26.9%,进步者占16.3%,无效者占29.8%,有效率占70.1%,显效率占53.8%。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的已从重点大学毕业,有的做了小老板,不但可以进行较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对社会也有一定贡献。以上均证明对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过分悲观的看法是错误的。
, 百拇医药
    面对精神障碍患儿,你该怎么做

    世界卫生组织(WTO)将新世纪的第一个世界卫生日(2001年4月7日)的主题确定为“精神卫生:消除偏见,勇于关爱”具有相当的远见。虽然儿童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远低于成人,但因我国人口众多,患儿人数仍相当庞大。如何让他们重返社会成为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

    儿童精神障碍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环境治疗(包含家庭治疗)和教育训练相结合。在这些措施中,除了专科医生起主要作用外,家庭和社会环境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某些家长对诊断结果一时难以接受,与医生的想法有分歧。曾有家长一听说孩子有精神分裂症就大骂医生乱诊断,拉起孩子就走,造成病情加剧的情况。此时,家长应该耐心听医生的讲解,了解服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的道理。因为只有家人想通了,医生开的药物才能真正起到治疗作用,否则治疗是无效的。
, http://www.100md.com
    在症状控制以后,应组织患儿学习,参加文娱活动和游戏活动,激发患儿的学习兴趣,转移患儿对症状的注意,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尽可能保证有2~3名正常儿童与患儿交往,使患儿不感到孤独。

    患儿基本康复后,尽可能安排其参加学习,但压力不要过大,家长与教师共同合作,多表扬患儿的每一个小进步,使他树立信心,逐渐改变其内向、孤僻、任性的不良个性。提倡三主动: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与人讲话,主动帮助别人。此外,要引导患儿多做家务劳动,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父母应避免对患儿生活实行过多的包办代替。

    不管怎样,对于儿童精神障碍患者,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是遵照医嘱,按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不可随意减量或中断服药,只有这样才可能从临床上治愈患儿,使这些不幸的儿童重新返回社会。

    儿童是社会和家庭的未来,父母工作再忙,也应抽空和子女沟通,了解子女的内心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让孩子从小懂得热爱生活、热爱集体,不要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编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但花朵不可能永远在温室中生长,总要面对风霜雨雪。精神障碍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将一些花朵打折了腰。如何让他们重新挺起腰来,需要医生的一双巧手(正规治疗手段),需要家长的一双慧眼(及早发现不良症状),需要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关爱(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只有这样,这些花朵们才能“经历风雨,重见彩虹”。

    有关儿童精神障碍的话题暂告一段落,本次策划得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张晋碚主任医师、黄铎香副教授、关念红主治医师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