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4498
远离冠心病从儿童做起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住在笔者楼下的武忠家,近日发生了一场有关孩子小胖墩如何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争议。

    武忠夫妇都在外企任职,工作很忙,收入不菲。小胖墩自小由一位来自家乡的中年妇女带着,真正的娇生惯养。尤其在“吃”字上,更是说一不二。他对煎、炸、酥、烤之类菜肴情有独钟,且胃口忒好。饱食之余,往往蒙头大睡,较少活动。几年下来,他在附近几栋居民楼中,成了首屈一指的“胖墩”。

    小胖墩的奶奶原是生化老师,几天前从北方来看小孙孙。一见到他那滚圆的身躯,不由得大吃一惊,免不得盘根问底,于是引发了争议。媳妇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谁家不是这么吃,小胖墩多的是,长大了就会变结实的。”奶奶深知人体生化紊乱的危害性,严肃地指出肥胖是“病态”,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威胁着未来的健康,坚持要媳妇带孙子去医院检查。结果证实:6岁的小胖墩,体重已达到40公斤,体重指数(BMI)高达32公斤/平方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升高,血压为120/80毫米汞柱。医生提出了诊治意见,称赞奶奶有远见,并说在儿童中忽略合理膳食的倾向,必将导致未来冠心病的高峰,这话使媳妇深受震撼。
, 百拇医药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病。因此,年轻的父母们也许根本就不会想到,肥胖孩子和冠心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动脉粥样硬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几十年的漫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它的预防也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关键是孩子应从小坚持合理膳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可导致血清总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这是最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果和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同时存在,更易于促成冠状动脉管壁的粥样硬化改变。

    医学上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脂肪纹、纤维斑块和复合性病灶三种类型。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历程和早期病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早在婴儿时期已开始在主动脉内膜出现脂肪纹;到10岁时,几乎所有儿童可在内膜看到脂肪纹;到25岁,这种病变可以侵犯动脉内膜面的30%~50%。我国学者曾对124例引产胎儿的冠状动脉进行研究,发现其中19例已有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有学者曾以高脂饮食喂饲雌性家兔,待其妊娠足月后,再对胎兔剖检,观察到其主动脉、冠状动脉已有早期的粥样硬化改变。芬兰是世界上冠心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对该国幼儿的尸检证明,他们的冠状动脉内膜已呈现明显增厚。美国学者曾对侵朝战争中死亡的18~25岁士兵做过尸检,发现这些“健康的”年轻人至少已有一支冠状动脉有明显的粥样硬化改变。对美军40岁以下的飞行员所做的冠脉造影研究证实,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有严重的冠脉病变。这些相关研究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清晰的、连续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图。
, 百拇医药
    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广大人群中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正在迅速增长,发病年龄也正趋向年轻化,预示国人将面临一个新世纪的冠心病高峰。为了遏止这个高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儿童着手。因为,预防措施开始得越早,效果就越好。调查显示,我国的学龄前儿童中已有10%患肥胖症。不要小看肥胖,肥胖毫不费力地把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活动缺乏等一系列危险因素纠集在一起,使肥胖者患冠心病的危险高于非肥胖者5~6倍。因此,首要的战略措施是从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①强调饮食平衡,结构合理。在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蛋白质(每天每公斤体重2~3克)的前提下,遵循我国传统饮食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素的习惯,讲究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力戒暴饮暴食,狼吞虎咽。尽量不用各种含糖饮料及冷饮,代之以白开水和淡茶水。②坚持和加强体育活动。这不仅对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有利,也是增强体质,促进全民族健康长寿的根本大计。在家长、学校和全社会的关怀下,儿童应从小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有氧运动如行走、跑步、体操、游泳、自行车、球类,对儿童都有吸引力,应鼓励和组织儿童积极参与(每周活动3~5次),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质,逐步增加运动量。运动强度以心率为准,即不应超过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为170-年龄)。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可掌握在20~30分钟,如感觉疲劳,应就地休息。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儿童,应接受必要的治疗和定期的医学监督。,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