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4808
关于糖尿病的几个热门话题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翁建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

    糖尿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长期的血糖异常可导致眼睛、心脏、肾脏、神经、血管等多器官组织的进行性损害,导致很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世界大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至3亿。在中国,约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以每年100万的速度增长。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该如何对付这种疾病?带着当前人们对该病产生的一些热门话题,笔者特地走访了内分泌科专家翁建平教授。

    话题一:糖尿病会遗传吗

    有不少家庭是“子(女)承父(母)业”,上一辈患有糖尿病,下一辈也“继承”了,而且渐呈年轻化趋势。糖尿病真的会遗传吗?如果会,该如何延缓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呢?
, 百拇医药
    对这个问题,翁教授是这样解释的:

    目前认为糖尿病是一个多基因遗传病,即其发病与多个遗传基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国外报告,糖尿病患者亲属中,糖尿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10倍,国内调查要高17倍。换句话说,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后代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要高一些。但是,这并不说明糖尿病患者的后代一定会患糖尿病。糖尿病遗传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也就是说,仅仅是遗传了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不过,仅有遗传倾向这种先天因素,还不至于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后天因素,或者说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对防治糖尿病来说,更值得注意。

    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迅速提高,但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并没有随之提高,生活方式不科学、不健康者大有人在。例如:大吃大喝,热量摄取过多;体力活动太少,“上楼坐电梯,出门就打的,整天看电视,少动多休息”,这能不胖吗?此外,生活节奏快,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这也会促使糖尿病的发生。可以说,人类已处于一个滋生肥胖和糖尿病的环境中。
, 百拇医药
    许多读者可能会认为,糖尿病是吃甜食过多引起的。对于这个问题,翁教授说,甜食本身不会引起糖尿病,但到了糖尿病已经“万事俱备”之时,大量甜食可能就是那个“东风”了,它会使已经疲惫不堪的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器官)像一匹累垮了的马一样不再工作,血糖一下就升到了可诊断为糖尿病的水平。翁教授告诉笔者,紧张、劳累、精神刺激、感染、外伤、手术、分娩和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药物等,这些都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催化剂”。当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在上述诱因作用下,就有可能演变成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基因,但可以对导致糖尿病的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发病率。”翁教授总结道。

    话题二:糖尿病肥胖患者该如何减肥

    糖尿病患者中有不少是肥胖者。本来减肥就不容易,万一添上一个麻烦的糖尿病,他们该怎样减肥呢?
, 百拇医药
    翁教授告诉笔者:“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比较简单而又经常使用的是体重指数,也就是体重(公斤)÷身高(米)2。体重指数在18~22.9之间为正常范围,23~24.9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5为肥胖。”

    对糖尿病肥胖患者而言,减轻体重是控制好血糖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最安全的减肥速度是每周减肥不要超过1公斤。广告上大肆宣扬的“特效减肥药”或“快速减肥”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一个人快速地减去许多体重的时候,它所减去的不外是水分和肌肉,这样的减肥将很容易再度拾回失去的体重,即快速减肥成功后很难维持减肥的效果。

    伴有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首先需要检查自己的生活习惯,看看有哪些不符合减肥原则。比如是否吃零食,三餐分配是否合理,油脂类食物是否摄入过多;有没有坚持体育活动,活动强度是否适当,等等。然后就要开始节食计划,先按照糖尿病的饮食原则配制食谱,在此基础上减少热能的摄入,使之略低于消耗量。减低热量的速度应根据肥胖程度和患者的耐受能力逐渐进行,不宜过快。蛋白质摄入量不宜过低,多选用鱼、禽肉、低脂奶制品、豆制品。忌用高油脂食品,如肥肉、油炸食品、奶油制品等。多吃绿叶或瓜类蔬菜、粗粮等,这样既可饱腹,又能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的不足。三餐平均分配热量,少量多餐,可以促进吸收,减少饥饿感。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决不能采取饥饿疗法减肥,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 百拇医药
    为达到减肥的目的,在饮食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科学的减肥锻炼。所谓科学,指的是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持之以恒。锻炼要保持规律性和持久性,不论有无天气变化或生活改变,糖尿病肥胖患者都应坚持减肥锻炼。任何“心血来潮”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不但都收不到减肥效果,而且对身体有不利影响。

    ②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与一般肥胖者不同的是,糖尿病患者有血糖波动以及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问题。因此,在减肥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特点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切忌急于求成,以免运动过度,对身体造成损害。

    ③在运动开始前和进行期间,应进行体检,得到医生的指导和监护。运动锻炼应尽量选择在餐后进行。

    ④应了解运动不当会造成的损害,加以预防。如运动后可能出现血糖波动,包括低血糖或应激性高血糖等;血压波动,包括运动时血压高,运动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心脏缺血加重;微血管并发症加重,如眼底出血等;运动器官损害,如足部损伤;等等。
, http://www.100md.com
    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糖尿病肥胖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减肥。

    总之,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加上某种合适的药物,减肥,对糖尿病肥胖患者不再是难事。

    话题三:中药治疗能断根吗

    国人比较迷信中医中药。于是,个别机构便投糖尿病患者所好,宣扬“中药断根疗法”能彻底治愈糖尿病。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翁教授严肃地指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一旦发生,需要终身治疗。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所谓中药断根疗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客观地说,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由于人们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状况不太了解,或许也由于某些不实广告的误导,使部分患者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期望值太高,以致放弃正规治疗,影响了病情的控制,甚至危及生命。有些中药的组方中加入了西药降糖成分,如优降糖或二甲双胍等,这样的复方制剂并非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容易引起患者的误解。另外,有些患者的传统观念总觉得中药无毒副作用而过量服用,导致低血糖,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 百拇医药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不少打着各种‘某某糖尿病学会’或‘保健学会’等旗号而组织的治疗糖尿病会议,并宣扬各种贴剂(皮肤贴、足贴等)可使糖尿病患者不必终身服药,还说什么糖尿病治疗仪可根治糖尿病,等等。这些宣传均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片面地夸大其疗效,误导患者。而且,很多时候会议邀请的专家是冒名顶替或杜撰的,其最终目的就是希望患者购买其药品或产品。

    “糖尿病治疗包括五个方面的措施:糖尿病知识教育、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即便要用中药治疗,也不能背离这五个措施。患者应在正规中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在服中药过程中,千万不可擅自停用西药,即使可以酌量减少,也要时时监测血糖。血糖值是监测糖尿病状况的直接指标,患者最好自备小型血糖仪,并充分了解各项测试值的意义,随时监测。若血糖波动,或有任何疑问,应马上到正规的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话题四:基因疗法离糖尿病有多远

    当前,基因研究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热潮。笔者也趁机赶了一下“时髦”。
, http://www.100md.com
    翁教授用精练而简洁的话语回答了这个问题:“基因治疗或基因疗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最具革命性的医疗技术。有别于目前多数其他诊疗技术手段,基因疗法是针对疾病的根源而不是症状来治疗疾病的。最简单的想法是,当基因坏掉时,如能修复它或补给正常的基因,则可治疗疾病。因此,基因疗法被定义为‘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将基因送入患者体内,以治疗疾病的医疗行为’。从理论上讲,遗传性疾病、癌症、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因治疗几乎无所不能。

    “但基因治疗也有它的局限性,目前开展大规模的基因治疗并不现实。由单个基因缺陷导致的疾病,基因治疗成功的可能性会高。但是,大部分疾病不能归 结于单基因的变异,而是多基因病,像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骨质疏松等,均由多种功能基因的调控失常所致。由于基因的复杂性,估计现代科学要花上一个世纪才能弄清基因的结构与相关功能。

    “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对90年代以来发现的少数基因突变糖尿病,以及青少年发作的成人型糖尿病等,有基因治疗的可能,但这些类型所占比例还不到10%;90%以上的糖尿病属于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即使完全查明人类基因谱,参与糖尿病的候选基因仍可能有成千上万尚未查明,再加上这种病的遗传变异性和临床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因此,要想通过基因治疗糖尿病,目前还是遥远的事。”

    最后,翁教授对广大糖尿病患者提出忠告:“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健康掌握在您自己和医生的手中。科学在不断进步,医患一起齐心协力控制糖尿病,便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