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4079
不可迷信预防性用药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预防性用药,近年成了一个时髦的行为,甚至发展到听别人打个喷嚏,就有人慌不迭地盘算着该用些什么药来“预防”……

    在这个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生活奔小康的年代,健康长寿成了多数人的生活目标。用药预防疾病的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然而,药物能达到预防一切疾病的目的吗?让我们来谈谈这个方面的问题。

    预防用药的效果

    自古以来,许多朝代的皇帝曾为了长生不老,冶炼仙丹,以祈求延年益寿,但结果总是徒劳无功。临床上也曾给昏迷病人应用多种抗菌药大包围地预防感染,结果以失败告终,这些都是国际公认的事实。这说明盲目性的预防是得不到效果的。预防用药仅能在有潜在致病因素、但尚未发病的情况下,防止或减轻该疾病的发生。也就是说,预防用药必须有针对性地预防某一种疾病的发生。

    目前,预防用药能达到切实效果的有两大类型:其一,消灭体内潜在病原体或新进入体内病原体的药物。如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治疗咽部链球菌感染、预防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手术前应用抗菌药预防术后感染等。如磺胺嘧啶用于与流行性脑膜炎患者密切接触者(包括医务人员)预防流行性脑膜炎;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可防止50%~90%的接触者发病。近年上市的神经氨酶抑制剂奥司他韦苯,对甲型流感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进入高疟区的人员和当地居民服用抗疟药预防感染,已是人们熟悉的例子。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预防感染的药物要达到应有的效果,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已了解到该病的潜在病原体,二是选用的药物对该病原体有抑制或杀灭的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绝对不能采取大包围而又无目标的用药。否则,弊远大于利,极不可取。
, 百拇医药
    其二,抑制疾病发生发展的环节,延缓或避免疾病的发生。例如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高血脂症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降血脂药如辛伐他汀等,就具有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小剂量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和病情的发展,达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闭塞。所以,国内外学者均推荐降血脂药和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梗塞性疾病,获得明显的效果。由于这种预防并没有消除病因,因此需要长期持续用药才能达到有效的预防效果。

    预防用药有利有弊

    “是药三分毒”,这是众所周知的名言。其实,不仅药物,甚至食物服用过量也可能有害,如饮水过多可致水中毒,喝啤酒过量也可致死亡。所以用药剂量和时间都要合理。例如,作用于病原体而达到预防目的的抗感染药——磺胺嘧啶、青霉素类、抗流感病毒药、抗疟药等,其预防用药剂量和常规治疗量基本一致,疗程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不能无限地延长。一般在接触病人前后或进入疫区前后的一段时间服用。这些药物在正常用量下也可出现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可致过敏,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磺胺类也可过敏和引起肾损害;抗疟药对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等;至于需要长期用药的阿司匹林和降血脂药,安全性较好,但也要密切观察,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停药。如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其剂量仅为退热止痛用量的10%~20%,但长期应用仍可引起胃肠黏膜损害、溃疡及消化道出血等。因此,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应慎用或不用。降血脂药虽较安全,但近年也发现,他汀类降血脂药具有溶解横纹肌作用而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的严重不良反应,新药拜斯亭也因为该不良反应而停止上市。因此,应用该类降血脂药时,如病人出现肌肉疼痛,经确定与药物有关时,应立即停药。

    致病因素与机体抗病能力是一对矛盾,当致病因素强于抗病能力时,就会出现疾病。因此,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正如上述,通过药物消除致病因素仅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所以,改善生活环境,讲卫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劳逸结合、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戒烟酒等)及持之以恒的适当体育活动等,都是有利于降低致病因素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有效措施,比预防用药的适应范围更广泛,效果更持久。相信广大读者都有这一体会。,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