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5118
一个浪头“打”来了中耳炎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暑假是小朋友们最期待的日子,但对小学四年级的小强来说,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去年暑假爸妈带他去海边玩,在海滩嬉戏时一不留神,一个浪头打过来,小强的耳朵被灌进了海水,耳心轰轰地响,一跳一跳地痛。当时爸妈也没在意,只是让他在地上跳一跳,把耳朵里的水跳出来。没想到过了两天,小强发起了高烧,体温高达39摄氏度,耳朵也流起了脓,医生诊断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经处理后,疼痛消失了,耳朵也不流脓了,爸妈以为小强的病已经治好了。没想到从那以后,小强的耳朵就经常流脓,烦恼不堪。最近爸妈再次带小强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小强右耳鼓膜已穿孔,听力减退。怎么会这样呢?

    原因:多种多样

    中耳,有如一个小小的火柴盒,它有六个壁,外壁就是鼓膜,与外耳道相连但不相通;其前壁与鼻咽部相连,中间有条小管——耳咽管,使这两个部分相连通。如果鼻咽部发生感染,炎症通过这条小管蔓延至中耳,就会导致中耳炎症。或者由于某些因素使鼓膜破裂,病原菌由外耳道进入中耳,也会导致中耳的炎症。
, http://www.100md.com
    小儿抵抗力较低,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细菌顺着耳咽管进入中耳腔,便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这是发生化脓性中耳炎的最常见原因。

    有些母亲习惯躺着给婴儿喂奶,如果小儿溢奶或呛奶,也会使奶汁沿着耳咽管流入中耳腔,引起化脓性中耳炎。

    夏天,儿童游泳时由于跳水姿势不正确,污水顺着鼻腔呛入,也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原因。但如果平时洗澡时外耳道偶尔灌进一点水,是不要紧的,因为有正常的鼓膜阻挡。

    小心:急性转慢性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起病突然,开始可有些感冒症状,继之耳内剧痛、跳痛,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一般经过1~2天,有脓液形成,穿破鼓膜流出外耳道,一旦耳朵流脓,反觉痛觉大减,体温下降,较小的婴幼儿也会停止哭闹。

    如果在急性期没有彻底治疗,或治疗方法不正确,持续流脓不止,超过三周,就有转为慢性的可能。一旦转为慢性,则表现为时断时续的流脓,患儿既不发烧,也不耳痛,但因流脓日久,鼓膜穿孔日趋加大难以愈合,久而久之,中耳腔的听骨亦可遭到破坏,听力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http://www.100md.com
    关键:急性期的治疗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关键是在急性期及时治疗,否则转为慢性后愈合就比较困难了。药物方面主要是采用抗生素治疗,但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耳朵不流脓了,也不痛了,就以为治愈了。事实上,耳朵停止流脓后鼓膜并未完全修复,需继续用药,否则,易使孩子的中耳炎转为慢性。另外,有些家长自作主张往孩子耳内滴注红药水、紫药水等,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这些药水不但无效,反而会使外耳道及鼓膜着色,影响医生观察病变程度。

    中耳炎一旦转为慢性,愈合虽然较困难,但仍是可以治疗的。总的治疗原则是:通畅引流,控制感染,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与重建听力。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按照病理变化又可分为三型:单纯型、骨疡型以及胆脂瘤型。单纯型,听力障碍较轻,此种类型一般局部用药效果较好,常用0.5%金霉素液、2.5%氯霉素甘油或复方新霉素等消炎药水滴耳,待炎症控制后,中耳腔干燥,可去医院行鼓膜修补术,重建听力。
, http://www.100md.com
    骨疡型和胆脂瘤型,由于骨质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听力损失也较重,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特别是胆脂瘤型,严重者可出现耳源性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有时可危及生命。对这两种类型,一般治疗无效时,须通过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预防:防患于未然

    夏天到了,孩子到水边嬉戏游泳的机会也多了,无形中也增加了中耳炎发生的概率。因此家长应多交代孩子注意安全,尤其是跳水和游泳时注意姿势正确,防止呛水以及水压冲击鼓膜,还要避免到水质污浊的地方游泳。如果曾经患过中耳炎,最好不游泳。另外,要加强小儿的身体锻炼,提高抵抗力,避免伤风感冒。一旦出现鼻腔和口咽部的炎症,应及时治疗,以免炎症蔓延至中耳。患鼻炎、鼻窦炎时擤鼻也要轻,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较小的宝宝在喂奶时也应采取正确姿势,以坐位为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