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1521926
索隐钩沉一甲子 学风一代树新人 《本草人生———尚志钧本草文献研究文集》读后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4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陶国水

    在我国著名本草文献学家尚志钧教授90华诞之际,一本浓缩了尚公60年矢志本草,坐拥书城,捞经药海的学术力作———《本草人生》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该书装祯素雅,颇具学术图书风格,正如尚老“清平乐”的一生。封面为尚老近照,尽显一位本草巨匠的大家风范。首页由著名漫画大师韩一民先生题笺。书前有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孟庆云教授、郑金生研究员,以及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胡世杰编审所作三序。全书共分四篇,即“学术传略”、“出版著作”、“论文题录”、“思路方法”。另外附有日本业界人士给尚志钧的信以及尚志钧学术年谱等。

    我与尚公交往有年,通读是书,心潮澎湃,感慨良多,有以下心得体会愿与诸同道分享。

    彰显一代“本草”大家的困学守望精神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周颖在采访尚老后曾这样写道:“一个人在短期内耐得住寂寞、忍受清贫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甘愿寂寞、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我国著名本草文献学家、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教授尚志钧就是这样的人。他沉潜专注,孜孜不倦,以求知问学为人生目标,以读书写作为至上快乐……”尚老的夫人说:“在我的记忆中,老头子从来没有一个节假日,哪怕是大年三十,不到饭菜上桌,他手上的书是不会放的。”尚老的儿女们回忆:“从我们记事到现在,印象中的父亲,除了睡觉,他的手上总是有书。父亲经常说,时间是挤出来的。他研究本草都是在8小时以外干的,有时上下班、等公交车,甚至连上厕所时嘴上都在背着、记着。”虽然先生为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认的全国第一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教学工作指导老师,1991年被评定为对高等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但先生的生活还是很清平,因为先生许多整理工作的开支都是自己掏腰包的。古人云,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尚公却在这条路上一坐就是60余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都丧失了方向,耐不住寂寞,无心学术,急功近利。纵观先生的一生,是在清贫与快乐中,在本草古籍中困学守望。尚老精神对进一步端正学风、医风、科研风等具有很好的榜样作用。
, 百拇医药
    对尚公60年“本草”研究成果的一次盘点

    《本草人生》一书是对老先生60年来研究本草工作成果的一次盘点。正如尚老在该书前言开篇说到:“本书是我穷毕生精力研究本草文献的总结”。该书“学术传略”篇详尽介绍了尚老所取得的学术成就;“著书立说”篇大致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罗列了尚志钧先生历年出版的著作。每本书按提要、前言、说明加以介绍。《本草人生》的第三篇分类搜集了尚志钧先生的全部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题录。从这些发表的论文中,可以看出尚老精实纯粹的本草修养,可以体会尚老学贵于博、业贵于精的学术理念;《本草人生》的第四篇从本草文献研究的意义及作用谈开去,涉及古籍目录学、本草版本学、校勘辑佚基本功等具体学术内容,可谓后学登堂入室之门径。尚老学术不离“本草”二字,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出尚公对宋以前主要亡佚本草文献辑复工作所做的重要贡献。60年来共辑复、校点了《名医别录》、《吴普本草》、《海药本草》、《本草经集注》、《本草图经》、《本草纲目》、《本草拾遗》、《大观本草》、《证类本草》、《食疗本草》等本草文献著作25部。发表学术论文268篇。
, 百拇医药
    全面阐述“尚派”学说特征与学说精华

    尚老在本草文献整理上有继承,也有创新、发挥,最终自成一家,被学术界称为“尚派”。尚公具体是在继承运用乾嘉学派考据做法的同时,参考了现代植物学分类以及药物学的有关新知识。最初,尚老先将全部精力集中于宋以前本草,将此作为突破口,上溯下引,追根问底。后又着手整理《肘后方》。以这两条线为基础,旁征博引,上下贯通,构成辑佚本草方书的一个联络网图,进入了得心应手的佳境。此外,在具体问题上做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如药性趋向分类法。尚老认为,根据药物作用趋势,分为行、守两大类。行类含上行、下行、通行、化行。上行以升散为主,如“升举下陷”,“发散外邪”;下行以降下为主,如“平降喘咳”、“泻下利水”;通行以通畅为主、如气血不通作痛,用通行药使气血痛即可止痛;化行以转化为主,如食积、痰饮,通过转化,成为无害物。守即固守,不固守即出现虚损。对虚损宜补。守类含补益和收敛二类。各类再分若干小类,每小类先列举药名,次述共同作用、用途,再述各药其他用途,最后指出注意点及同一小类中药物性味主治功用。这样就更便于记忆掌握。
, 百拇医药
    诠释“本草”著作关联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

    尚公在多年本草文献整理中发现历代很多本草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厘清它们之间关系,对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很有价值,同时也可以避免在文献引用时“本末倒置”。如《唐·新修本草》的本草部分是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后者是合《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文注释而成的。《唐·新修本草》后来亡佚了,但其本草部分分散地通过《蜀本草》、《本草图经》而被保留在宋·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中。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是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编纂的。清代的大部分本草著作,如《本草备要》、《本草从新》等又依据《本草纲目》主治项摘要而成书。

    在药物考辨方面,如《〈诗经〉药物考辨》、《〈山海经〉药物考辨》、《〈五十二病方〉药物考辨》等,反映了尚老对先秦典籍和现存最早方书的研究。《〈五十二病方〉药物考辨》,该书对每个药物的注释包括三点:一是含相同药物的方子的罗列;二是摘录古代文献中有关该药物的历史资料;三是按语,从药名、主治、功用来联系后世方书、本草与《五十二病方》的关系,从而确定该药基源是什么。从时间上说,《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其所用的药物也是最早的,而尚老的注释注意联系后世的方书、本草,从源到流为读者进行梳理。

    风雨晨昏人不晓,个中甘苦寸心知。耄耋之年的尚老还有一桩未了的心愿,那就是,在喧嚣烦扰的现代社会里,醉心于本草文献研究的人越来越少,本草文献研究后继乏人。他希望通过《本草人生》一书的真实回顾和真情告白,能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故纸堆的坚守中来,让源远流长的中国本草学在新的世纪里获得新的生命。合上书页,我祝福老人的美好心愿能早日变成现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