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58510
别让情感冲淡理智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4日 《家庭保健报》 2008.02.14
     作者介绍

    王宝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一切教育都是理性行为,家庭教育也不例外,而且是充满情感的理性行为。如果情感冲淡理智,甚至失去理智,就必然发生违背规律的非教育行为,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而这是目前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

    有这样一个事例:一对父母带着6岁的儿子逛商店。儿子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要求父母购买。可是父母以儿子的玩具太多为由,拒绝了儿子的要求。孩子这时就坐在地上大哭大闹不起来。很多人围上来说:“过春节了,孩子要个玩具,买了算了。”这时,父母也觉得不好意思,掏出钱来买了玩具,孩子抱着玩具,高兴地跟着父母走了。

    这对父母的做法就是情感冲击了理智。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办?孩子又是哭闹,你是不是又答应他的要求呢?生活中,这样无原则迁就孩子的情形太多了。有的母亲因为孩子不听话,找我咨询教育的方法。我仔细询问情况之后发现,是母亲过于迁就孩子,进而孩子身上的毛病越来越多。
, http://www.100md.com
    同样的情景发生在另外一个家庭,也是父母带着孩子去商店,孩子想买玩具,家长说明了不买的理由,孩子坐在地上又哭又闹。这时母亲跟父亲小声地商量几句,然后母亲对孩子小声说:“今天为什么不能买这个玩具,道理给你讲清楚了,你非要买,就在这坐着闹吧!我跟你爸爸先回家了。”说完,扭头就走,孩子一看爸爸妈妈走了,立刻停止哭闹,起身跑着去追他们。就这样,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然不是说,第一个例子中的家长给孩子买了玩具,回去就不能进行教育了。只要家长有理性认识的话,他们可以给孩子讲清道理,坚决地表示“下不为例”,以后不再无原则迁就,同样可以产生好的教育效果。第二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的教育是伴随情感的一种理性行为,避免孩子养成坏习惯,他的成长就会更健康、更顺利。

    现实家庭教育中,家长情感冲淡理智的做法有哪些呢?

    第一,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 百拇医药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有各种需求的,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孩子年龄小,没有辨别能力,欲望没有止境,当孩子向家长提出要求时,家长如果不理性,做不到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限制和疏导孩子不合理的需求,孩子身上就会滋长许多毛病,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第二,过度教育孩子。

    许多家长,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天才,成为班级里学习最好的。考试要求100分,99分也要批评一通;排名在前十名也不满意,总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完成了老师留的作业,家长还要再增加一些作业……家长的全部精力乃至有限的财力都倾注到孩子的身上,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家长也失去了应有的生活。

    第三,面对孩子经常犯“冷热病”。

    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情绪失控,表现出不理智的行为。控制不住“高兴”,更控制不住“发火”。一个小男孩说:“我妈妈有‘毛病’,如果我考得好,她就会抱着我亲,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如果考得不好,就狠狠给我几巴掌。”

    第四,对孩子盲目实施奖惩。

    奖励和惩罚都是教育的措施,但不能随意性,不考虑奖惩的教育效果。比如,有的家长随便给孩子许愿,不考虑能否兑现。对孩子奖罚得当是需要理性思考的。

    以上种种,都是不懂得教育是理性行为。怎样克服情感冲淡理智的现象?有两个重要的措施:一是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了解家庭教育的科学规律,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二是提高自身的修养,提升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