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561132
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挑战疾病预防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4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6期
     本报讯 近来,罕见、持续的冰冻雨雪灾害降临在我国南方多个省市,造成许多地区大面积结冰与交通中断。极端天气与春运高峰叠加,又致使大量旅客滞留车站或路途中。由此带给灾区民众的健康风险有多大?卫生防病又该怎样行动?就此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主任冯子健。

    冯子健指出,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各种自然灾害会破坏人的生活空间,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天气寒冷和阴雨连绵是易于引发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人口密集和大流动是易于引发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因素。一个典型的案例是,1966~1968年,我国空前规模的人群大流动,导致了全国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流行。仅1967年一年,该病发病率即高达403/10万,死亡近17万人。

    冯子健称,在这种极端天气情况下,对人们最直接的健康影响是寒冷。寒冷会使人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容易侵入。寒冷天气阳光稀少,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减少,易导致身体倦怠,情绪低沉。大量人群聚集的嘈杂环境,还可能导致一些旅客情绪紧张,甚至精神紊乱。此时,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是重点需要防病保护的群体。

    冯子健强调,就传染病疫情而言,冬季容易发生的传染病有两大组。一是流感、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二是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人口流动、低温、居住生活环境拥挤、生活卫生设施不足、精神焦虑等,都是这类传染病发病和传播的危险因素。随着人群滞留时间延长,这两大组传染病发生的危险性无疑都在增大。

    冯子健说,灾害引发的健康问题一般分为急性期和后滞效应阶段。在急性期,卫生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伤病人员的救治、疾病预防指导及心理抚慰和疏导,实施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随后,工作的重点即应转入对疾病流行的严密监控,防范和处置可能出现的疾病流行和暴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