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医疗器械 > 信息
编号:11561809
临床不会回到金属裸支架时代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9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2.19
     图为吕树铮教授。

    □文/图 本报记者 马艳红

    2006年以来,基于对药物涂层支架安全性的疑虑,一些国家的药物支架使用率明显下降。那么,临床会不会回到金属裸支架时代?回答是否定的。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秘书长、北京安贞医院吕树铮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冠心病介入治疗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虽然这一领域存在争议和质疑,但仍充满生机。在这一领域,每隔5年左右都会有材料和技术上的显著突破。目前,由于第一代药物涂层支架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国内外新一代药物支架的研究紧锣密鼓,主要是针对支架平台、涂层材料、释放药物等方面进行改进。这些技术或材料为解决临床问题带来了新的转机。

    可生物降解涂层支架

    据吕树铮介绍,在前不久召开的美国心脏病学会(ACC)2007年年会期间,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Mitche W.krucoff教授报告了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COSTAR支架的研发情况。设计者对支架的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进:支架材料由不锈钢转变为钴铬合金,使支架变得更薄、柔韧性更好、支持力更强;支架的高分子材料改为生物学可吸收的聚丙交酯-乙交酯聚合物(PLGA);COSTAR支架特有的药物储存槽,由单项药物洗脱变为双向药物洗脱,由一种药物发展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洗脱。由于药物是从支架表面转移入药物储存槽中,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支架表面的光滑度,提高了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早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COSTAR支架在预防术后再狭窄方面的效果与第一代药物支架相近,同时支架血栓事件的发生率要低于第一代药物支架。

    EPCs捕获支架

    药物涂层支架植入后局部延迟内皮化是晚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以缩短药物支架植入后的再内皮化过程,有望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和减少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

    据吕树铮教授介绍,在ACC2007年年会上,来自荷兰Amsterdam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Genous内皮祖细胞(EPCs)捕获支架的临床前期研究结果。Genous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的表面具有抗体涂层(CD34+涂层),可以吸引Genous内皮祖细胞在此分化为有功能的内皮组织,从而加速血管的修复过程,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并预防支架相关血栓的形成。

    在一项单中心研究中,共有87例冠状动脉患者接受了Genous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治疗。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无1例死亡,仅1例在住院期间由于边支血管闭塞而出现心肌梗死,3例在随访期间接受血运重建(TVR)治疗。初步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磁化支架

    美国MAYO医学中心新近开发出一种磁化支架。该支架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进行磁化处理,利用磁场原理增强细胞的捕获,加快局部内皮化。这一支架为内皮祖细胞捕获支架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吕树铮教授说,一些可吸收支架、新型被动涂层支架、新型药物和复合药物涂层支架,以及针对不同病变解剖学特征设计的特型支架已经进行了动物及前期临床研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更为可喜的是,国内的学者及生产商也积极投身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这将推动国内介入治疗迅猛发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