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疗管理
编号:11557574
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的喜与忧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83期
     报载,江苏省人民医院当初设计时,日门急诊量最高为3500~4000人次,但去年医院门急诊量剧增,正常时都在7000~8000人次,高峰时常常突破1万人次,去年年门急诊量比2006年增加了20万人次,医院接诊患者达26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住院患者、手术患者也同步增长,双双打破历史纪录。医院不得不延长时间挂号,专家门诊加号,普通门诊中午“连班”,短信、电话预约全部上阵,20多名护士流动导医,使得医院能利用的空间全部“饱和”。

    尽管为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看病需求,医院使出“浑身解数”,但仍感到疲于奔命。而患者越来越多,也让医院喜忧参半。一方面,普通百姓对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求医问药也越来越重视,百姓有病就往大医院跑,这说明社会对大医院有信任感,对优质医疗资源很渴求;另一方面,伴随着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医保的逐步推开,绝大多数农民、城镇居民都有了医保“靠山”,不用像以前那样“小病拖、大病挨”,保健需求正得到充分释放,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然而,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也让医院不堪重负,导致医生工作量普遍“超负荷”,尤其是专家门诊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这就使得专家名医花在每个患者身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减少,极有可能影响医生看病诊断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一般化”的诊疗业务耗费医院大量精力。“大医院看小病”,既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使得优质医疗资源“大材小用”、社区医疗资源“难尽其用”;也会增加百姓看病的时间和费用成本,因为到大医院看病不仅要排长队,检查、治疗的档次也相对较高,花费自然较多,无疑就像到“大宾馆吃早餐”一样既不经济也不适用。

    其实,大医院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解决患者疑、难、重、急、杂病等高端医疗问题,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理应全用在“刀刃”上。而有数据表明,目前在大医院接诊的患者中,约有六至七成的患者都可以在社区解决。但由于社区医疗的社会信任度尚未完全建立,患者“到大医院看小病”现象还较普遍。

    有鉴于此,应采取“刚性”的措施,加快完善“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引导普通患者向社区医院分流尤为必要。如拉开大小医院价格差距,用“经济杠杆”引导患者向社区医院分流;将医保制度与社区首诊制度“捆绑”一起,提高“小病进社区”报销比例;加快落实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使目前较普遍的“大医院首诊”逐步向大医院只接受转诊患者过渡;大医院要针对不同层次需求开展分层服务,其中基本医疗服务与医保制度“对接”,非基本医疗和特需服务政府不承担责任;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力促城市医生“下基层”,帮助基层卫生机构培养人才、提高服务能力;公立大医院还应在“疾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提高全民公共卫生素质,减少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减少患者盲目求医和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http://www.100md.com(吴学安 江苏省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