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2292
辨证论治要明确 “病”的内涵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01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理念融入临床实践,如何在继承中医的前提下,把握中西医两套医疗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好地发展中医,成为中医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理论的精髓为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方证对应为其实施手段,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核心,因此从病、证、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角度明确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差异,可以为中医的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契机。

    明确“病”的含义

    现代医学所称的病,大多数取决于病原体,如结核病之类;或者是就某种特殊病变的病灶而命名,如病毒性心肌炎之类;或者就是生理上的某种病变而命名,如糖尿病之类。总之,现代医学的“病”,多取决于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等,比较具体,但也有其局限性。

    中医的病,或以病因的性质命名,如伤风、伤暑之类;或以突出的症状而命名,如腹泻、眩晕之类;或以病机所在而命名,如郁证、痰饮之类。虽然比较抽象,但却往往能从整体观出发,局限性比较小。
, 百拇医药
    因此,中西医的病名不是可以完全对等起来的,有的名同而质异,例如中西医都有伤寒、痢疾、疟疾,但二者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有的质类而名异,如西医的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的范畴,但胸痹绝不等同于冠心病,它还包含心胸其他疾患在内,如肺系疾病。

    “病”不同,“病证结合”的内涵不同

    这里论述的“证”,可以看作是疾病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可以认为是某一人群在患有该病时可能出现的同一种病证类型,因而其本身就有疾病类概念的属性。不同的“病”赋予了“病证结合”不同的内涵。现代的病证结合,简而言之,即察西医之病,辨中医之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理论、思维方法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医疗安全的需要,故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病证结合与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的病证结合在疾病的诊疗上是有差异的。中医是在对“四诊”所获得的“症”的基础上进行辨证的,是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指导下的治疗,必然带有整体化治疗的思维和个体化治疗的特点。而现代医学的诊断与治疗是建立在微观基础上的,必须以现代的病理、生化、药理、药化及各项检查等微观指标为研究的方法,二者是不同理论指导下的不同过程。虽然多年来不少学者在探索中医证型与某些客观指标的关系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总结了一些初步的规律,但迄今为止,仍未完全证明“证”与某些实质病变与客观检测指标有必然的相关性。所以如果摒弃“四诊”,脱离“辨证”这个前提,把诊疗疾病的标准偏向于现代医学的量化标准,中医就会渐渐脱离原有的临床实践轨迹,不再从证和方药把握辨证、发展辨证,“证侯学”也就会逐渐失去在诊断中的意义。
, 百拇医药
    “病”不同则“方证对应”的

    实施也存在差异

    “方证对应”指在治疗疾病时所选用的方必须与证候相对应,有是证用是方,方随证立,证变则方变。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方证对应是多维度的。首先为结构维度,证可表现为若干症状的升华,这些症状有轻重之分,遣方用药时也根据主症、次症,确立方中君、臣、佐、使。其次为性质维度,症有虚实之分,方有泄实补虚之异。再次为程度维度,证有程度不同,方有轻重不同相对应。最后为位置维度,证有病位不同,对应的方也有归经和作用部位不同。其内涵并非仅仅“有是证用是方”,也绝非“一种病证只能用一个方剂来治疗, 而一个方剂只能用于一种病证”。

    而现代临床治疗是客观化与量化的结晶,如果完全依从其思维方式,用客观指标界定的“证”与中医方药一一对应,那么在治疗时治法与方药对“证型”而言可能是恰当的,但对病变实质却不一定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疗效就会出现“证”与某些客观检测指标结果分离的现象:“证”消除了,而作为判定疗效重要指标的客观指标却不一定改善,或客观指标已经改善而证却依然存在,或者二者的疗效都是确切的但却经不起重复,使用“方”就会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如果用现代医学的客观化、量化的方式固定方药,辨证与论治就失去了结合的基础,方证对应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来看,现代医学的“病”涵盖下的“方”与“证”很难做到“方随证立,证变则方变”。
, http://www.100md.com
    辨证论治要明确“病”的内涵

    辨证论治的基础为病证结合,实施手段为方证对应,但均要以明确“病”的内涵,即中西医理论的内涵为前提。辨证之所以可以论治,就在于根据患者的体征及其所表现的种种症状,经过综合分析,辨知其为表、里、寒、热、虚、实中的某一种证候,这证候足以反映机体病变的实质,抓住了病变的实质,当然就可以进行治疗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病与证结合在一起考虑,故辨证论治的基础为病证结合。而只有把症的主次与方的君臣佐使,症的虚实与方的补虚泄实,证的位与方的归经及作用部位合理对应,才可能依辨证的结果有效论治,故辨证论治的实施手段为方证对应。

    中西医为两种并行不悖的理论体系,发展中医需要借鉴现代医学的理念及技术,但中西医结合决不是简单地把现代医学的先进诊疗技术与中医方药相结合,中医方药存在的前提与基础为中医的诊疗理念。现代医学的核心是标准化与客观化,中医的精髓为辨证论治,吸收与借鉴是中医发展的动力,但只有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才是长足的发展。(本研究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资助项目), http://www.100md.com(袁卓 天津中医药大学 张军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