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98468
抗乙肝病毒治疗需要“两手抓”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4.01
     本报北京讯 对于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来说,强效快速抑制病毒和尽早实现e抗原血清转换,就好比一双手,需要同时兼顾。日前,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斯崇文教授在“乙肝希望之路”系列网上大讲堂上,强调了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着重点。

    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斯崇文教授指出,鉴于乙肝病毒高载量(HBV DNA阳性) 和e抗原阳性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两大主要因素,因此,对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是关键,而抗病毒治疗的着重点在于,强效、快速抑制乙肝病毒载量,使乙肝病毒DNA下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同时尽早实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

    目前临床上抗乙肝病毒药物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注射用的干扰素及口服类的核苷(酸)类似物。以往的治疗经验表明,干扰素在e抗原血清转换方面有优势,核苷(酸)类似物则以强效病毒抑制见长。而新的核苷(酸)类似物中,替比夫定在强效抑制病毒的同时,可获得高的e抗原血清转换。

    斯崇文教授介绍说,我国医学专家近期在国际肝病领域权威学术期刊《Hepatology》(肝脏病学)发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性乙肝患者经抗病毒治疗1年,同拉米夫定比较,替比夫定抑制乙肝病毒能力更强、更快速、e抗原血清转换率更高、耐药率更低。该结果与此前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大型国际多中心的GLOBE研究一年的结果一致。

    对于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问题,斯崇文教授表示,耐药是这类药物的共性,但应该提醒的是,耐药是可以管理的。近年来,医学界推出了慢性乙肝治疗路线图,就为临床医生在疗程中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指导,进而提高有效性和降低耐药性。(宋楠),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