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听力
编号:11571495
谨防娱乐性噪声损害听力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07期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不经意间正在损害着自己宝贵的听力。国外研究表明,因娱乐性噪声引起的青少年的听力损伤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全世界新增噪声导致听力损伤的青少年就高达500万人。那么,目前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娱乐性噪声?保护听力又有哪些相应的措施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副主任夏寅。

    一、常见的娱乐性噪声

    夏寅介绍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耳鸣、听力损伤前来医院就诊。目前常见的娱乐性噪声来源于音乐播放器(随身听、MP3)、手机、KTV、蹦迪:

    MP3: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欢随时随地打开MP3播放器,塞上耳机,放大音量,旁若无人地欣赏音乐,但它在给大家带来娱乐的同时正悄悄损害着人们的听力。夏寅指出,MP3配置的耳塞式耳机与外耳道贴得很紧,声音进入外耳道后没有缓冲的余地,声音信号较前提高6~9分贝。强大的声压集中地传递到菲薄的鼓膜上,引起听觉器官异常兴奋;感受声音传导的毛细胞长期在80~90分贝的强声刺激下,会发生萎缩或数量减少,使听力减退。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最初进入噪声环境时,听力会出现轻度下降,一旦返回安静环境后就能迅速完全恢复。因为短时、低强度的噪声将导致暂时性的听觉丧失,并伴有暂时性阈移,这种损伤在脱离噪声环境后一定时间可以恢复。但是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导致毛细胞发生损害及退行性变,内耳供血减少,从而发生不可逆的听力下降,即永久性阈移。MP3音量越大,使用的时间越长受损的毛细胞就越多。
, 百拇医药
    有资料显示,高于90分贝的任何声音如果接触时间过长的话,即可引起某种程度的听力丧失。而MP3播放的声音大多超过100分贝,甚至可以高达120分贝,声音几乎等同于喷气式飞机起飞时的噪声。夏寅说,听力下降对青少年最大的伤害是影响语言发育,其次是造成智力发育迟缓,使他们难以融入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除了导致听觉系统损伤外,过高的立体声响会和噪声一样可引起心血管、神经、消化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胃液分泌减少、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

    手机:随着手机的普遍应用,手机也逐渐成为“人类健康杀手”。不同于普通的电离辐射,由手机发射的电磁波波长为900MHz~1800MHz,此种电磁波的辐射深度可达颅内4~6厘米,刺激水分子和细胞发生运动,导致相应组织温度上升0.1℃,引发如头痛、脑供血障碍、面部皮肤烧灼感以及耳部及耳周皮肤烧灼感等热反应,而且可以引起诸如睡眠方式的改变、血压升高、认知功能障碍等反应。尽管并非所有专家认同长期使用手机会导致脑瘤等病发生率升高,但由手机发射的电磁波引发的潜在致癌作用已经引起众多专家的关注。此外,长时间使用手机可发生类似于过度噪声刺激对听力的损伤,导致不可逆的听力下降。
, 百拇医药
    KTV:现在很多年轻人沉迷于KTV、酒吧、迪厅,整夜处于震撼的音响轰鸣之中,迪斯科音乐和摇滚音乐造成的噪声可达120分贝以上,可以导致出现耳鸣、耳聋、耳闷等症状,并出现重听,临床上称为“迪斯科重听”,属于急性音响性外伤范围。

    夏寅认为,长时间佩戴MP3耳机会对听力造成损伤,过度的噪声刺激将导致耳蜗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的损伤或丢失,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听觉阈值移动。噪声刺激还能使外周听觉神经纤维突触间的联系发生改变,并引发中枢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频率谐调曲线复杂的重构、对声音信号整合能力的下降以及语言辨识能力的降低。此外,音量的急剧变化可以导致听觉器官的急性声损伤,出现内耳组织毛细胞损伤等。动物实验证明,一定强度的冲击波负压能使中耳和内耳发生机械性创伤,并伴有明显的听功能损害。

    二、六方面预防听力损伤

    据WHO公布的《全球失聪和听力损伤的事实档案》表明,至少有1/2的听力损伤是可以预防的。夏寅建议,人们应从以下6个方面加以注意:
, http://www.100md.com
    1.选择环境:尽量在安静环境下欣赏音乐。已有测试显示,在安静环境下大多数耳机的输出音效相差无几,一旦外界环境变得嘈杂,耳机的输出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另外,由于运动时内耳血供不稳定,因此最好不要运动时听MP3或使用手机。

    2.控制音量:听MP3或使用手机时把音量调到40~50分贝,达到清晰的程度即可,不可超过最大音量的60%以上(MP3最大音量为100分贝时)。

    3.控制时间:戴任何耳机,即使音量适宜,也不可持续时间过长,更不可戴着耳机睡眠。根据所收听MP3音乐的类型的不同,长短也有不同,过分激烈的音乐,1小时左右应该休息一下,听一张CD的长度应休息15分钟。轻音乐、较慢的流行音乐可以100分钟左右休息一次。另外,使用手机尽量缩短时间。专家发现,使用手机10分钟以内听力没有较大改变。

    4.选择耳塞:远离“蹦迪”、强烈摇滚打击音乐、爆竹、锣鼓等噪声环境,选择耳罩或海绵耳塞保护听力。耳塞包括反复使用和丢弃式(一次性)两种,一个好的听力防护用品应具备以下一些特点:耳部的密合要好;能有效地过滤噪声;配戴时感觉舒适;使用起来简便。

    5.选择耳机:使用MP3时避免佩戴插入式耳机,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

    6.定时检查:包括对随身听质量特别是音质、音量的检查,以及个人听力的检测。如果出现头晕、耳痛、耳鸣、重听或耳聋以及出现周身不适、疲倦、心烦、抑郁、失眠、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进行耳科检查。, 百拇医药(于丽珊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