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88831
以人才带动创新 以创新带动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15期
     “我们要掌握中西医治疗肿瘤的方法,熟悉各种医疗手段治疗肿瘤的现状,才能把握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扬中医之长,如今很多国内知名的西医院都往我们这里转诊病人,这也说明我们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这样描述自己的科室。如今,该科室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方向的局面,人才、科研、临床的发展带来效益,效益又反过来促进人才、科研、临床的发展。

    继承创新:研究重点突出

    中医治疗肿瘤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在继承老一代的中医肿瘤专家经验的基础上,以既往“扶正培本为主要治则治疗恶性肿瘤”的科研思路和科研成果为基础,结合学科发展前沿,依据学科发展建设规划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恶性肿瘤中医程序化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中医扶正培本治则临床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在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后,他们界定了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中所担任的角色,即在晚期和术后肿瘤的治疗中起着主角的作用,主要是抑制肿瘤发展,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而在放化疗时是配角,主要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增强放化疗的疗效。所以该科在长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一方面继承了“扶正培本”的主要学术思想,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分别进行了“扶正+解毒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扶正+活血防止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当循证医学越来越在医学临床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之时,该科将自身的优势“扶正培本”治则与现代的循证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分别进行了三项多中心、大样本的RCT临床研究,从现代循证医学的角度验证了中医扶正培本治则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优势地位。不仅如此,在基础研究方面,始终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汲取现代科技的新知识、新成果,应用于中医“扶正培本”防治肿瘤的机理研究之中。数十年来采用动物实验、体外实验等方法,对该科系列自治药物的疗效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黏膜免疫、抗肿瘤血管生成、DC细胞功能、血小板黏附及释放、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相关黏附分子等等。有多项的自然基金支撑,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 百拇医药
    如今,该科的各项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其中“健脾益肾冲剂合并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术后)扶正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国家七五支撑项目),荣获1986年度卫生部全国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六味地黄丸预防食管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国家七五攻关参加单位)”,荣获199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剂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荣获1996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提高肺癌中位生存期治疗方案的研究”获得2007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一等奖;“扶正培本系列治法治疗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荣获2007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在取得了诸如此类的突出成就后,该科依据学科拓展与社会需求,延伸形成了“中医药扶正培本调节肿瘤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研究”及“扶正培本中医理论的研究”两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也获得了国家级课题、部局级院级等级别课题的支持。

    学科建设:把握内涵 扩展外延
, 百拇医药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规划,该科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初步界定了中医肿瘤学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认为学科建设的内涵是“在全面整理古今文献资料基础上,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并借鉴现代科学技术与思维方法来阐述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建立可靠的疗效评价体系”。通过学科内涵建设,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科研发展。

    该重点学科内涵建设主要涉及临床医疗与科学研究两方面重要内容。临床医疗在整理和发掘古代医籍理论与实践基础上,通过系统归纳、综合分析以发现并提出一系列的新理论、新观点与新思维,比如:“扶正培本治则是肿瘤治疗最基本的治疗原则,应贯穿肿瘤治疗的始终”、“在肿瘤全程治疗中必须遵循中医肿瘤规范化治疗原则”、“肿瘤创新病因学研究(放化疗的中医病因学)”、“肿瘤风病论”、“肿瘤络病学说”等;更具特色的是,经多年研究,该科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分阶段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统一方案,即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手术,手术前后采用健脾和胃、气血双补为主以促进康复;对手术康复后采用益气、活血、解毒为主,以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复发转移;在化学治疗期间采用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为主,以减少化疗毒性,提高化疗完成率,增加化疗疗效;在放射治疗期间,采用养阴生津、活血解毒、,补气益血为主以减少化疗毒性,提高化疗完成率,增加化疗疗效;在肿瘤缓解期或稳定期,以益气、解毒、活血为主,抑制肿瘤发展。此外还研究与探讨了中医肿瘤名词术语;建立了临床可控的诊疗评价体系等。
, 百拇医药
    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包括恶性肿瘤的发病、病机、证候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并开展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机制研究。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研究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最佳靶位、探索建立恶性肿瘤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筛选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最佳指标、探索中药与西药协同增效与减毒机制。

    在内涵建设的基础上,该学科还特别重视外延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依据学科建设需要与学术发展特点,认真考察本学科对相近、相邻学科影响以及其他学科对其带来的可能益处,开阔研究思路、革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将研究成果与其相近、相邻学科乃至其他学科互相渗透、相互交融,在充实和完善学术内涵基础上,试图形成新的学术理论体系。如今,已经形成了包括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等相近的中医学科,以及物理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文献信息学等相关学科在内的外延领域,拟进一步扩展到相邻的西医学科和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边沿学科。

    在5年的学科建设期间,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40余项,研究经费达1900多万元。课题总数、科研经费与学科建设前比较,均有显著增加。其中国家级课题16项、局级课题10项。
, http://www.100md.com
    人才培养:共同发展 各有所长

    “我们科室,鼓励大家合作,也鼓励向自己喜欢的领域去探索”,林洪生说,“我们鼓励临床医生去钻研某一个领域,科室也会给他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目前,科室的临床医生都有自己更详细的专业和研究方向。”该科特别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对于本科内人才的培养,除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外,还根据不同层次进行相关培训和培养,甚至派学术骨干外出学习国际、国内同行单位的先进技术或诊疗经验,以期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学科建设的圆满进行和不断传承、提高。如今该科已经建立了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长期稳定的博士后共同培养的项目,为该科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远大的前景。目前,该科室现有医生24人,其中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6名,40岁以下全部是硕士以上学历,45岁以下副高以上职称共10人。这些年轻的专家,知识面广,能及时汲取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能力全面,是学科医疗、教学、科研方面的生力军,目前的在研课题大部分由这些成员承担并执行。

    此外该科还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学任务。长期以来,该科根据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分别进行特色培养,如博士后教育就特别重视培养其在学科交叉、边缘学科提出假说、理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博士教育则注重其知识的广博、深入方面,促进其对中医肿瘤专业的精通等等。目前,学科已培养出硕士24名、博士22名、9名博士后曾在此工作。

    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也促进了该科临床及科研的发展。近五年来,该科室人员共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14部,其中核心期刊发表50余篇,SCI1篇。肿瘤科医疗收入、科研课题与经费均位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之首,年经济收入近7000万元,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百拇医药(冯 磊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