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88745
“诊所模式”可让中医学子才华尽显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17期
     近日拜读贵报刊载的《中医毕业生,谁阻挡了你的路?》和《请关注中医学院毕业生的命运》(《中国中医药报》2008.04.11三版)两篇报道,令人黯然泪下,浮想联翩,笔者不仅为现代中医学子的前程担忧,更为国家振兴中医药事业“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尴尬局面而忧心忡忡。

    从“中医不纯,其行亦难”到受过现代中医高等教育的中医毕业生就业更难的怪圈中,能否在“中西医并重”的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修改和完善不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关法规规定,给中医以及中医青年学子“松绑”?笔者浅谈以下管窥之见:

    中医市场并未饱和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几乎成了老生常谈,尽管每年都有数万人的中、西医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但是按照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医疗市场并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而乡镇、边远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百拇医药
    从中医就业的历史情况来看,50多年来我国人口大幅增长,而中医人员是负增长,反差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再看当今社会大众对老中医治病依然信赖有加,广大患者对传统中医的“简、便、廉、验”治疗方法是认可的,推崇的,这也说明了对有一技之长的传统中医,社会需求量仍然是大的(主要是有真才实学的中医)。

    大医院岗位“僧多粥少”

    目前,高等院校毕业的中医学子大多数是本科以上,与传统中医师承教育出师的学徒相比,学历不可谓不高,但在“中、专、能、精”实际技能方面恐怕要略逊一筹。高学历不能等同于高能力,对中医药从业人员来说尤其如此。虽然当前大医院和医疗科研机构(公立性质)普遍要求高学历有失偏颇,但主要是中医岗位十分有限,因此就有向更高学历选择求聘者的余地,“僧多粥少”是根本原因。

    应鼓励中医毕业生自主创业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从国家规定大专院校毕业生不包分配工作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从计划经济时代跨进了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目前传统中医的执业环境并未完全市场化,不能充分体现中医医疗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因此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中医毕业生不能不面对冷酷的就业现实:省级大医院很难接收;县、市级中医院效益差,月工资500~600元,别说成家立业,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而另一方面,振兴中医药事业却面临“乏人、乏术”的困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依然存在,这种不正常的怪现象一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 百拇医药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政策法规、教育制度和个人就业观念上彻底抛弃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认真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精神,制定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就当前中医高等教育制度来说,要让中医教育回归传统,返璞归真,在大专院校培养出能治病救人、独当一面的真中医!若按照几千年来中医师承教育传统,中医学徒经过3~5年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出师后,即能独立应诊,悬壶济世,如中医大师蒲辅周先生在20多岁就以精湛的医术闻名川北,世人有目共睹。因此,建议中医院校在学生毕业的同时,学校应负责组织考核中医毕业生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医疗实践技能的实际能力,经考核合格者发给中医师执业资格证书。这样,即使他们毕业后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亦可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申办中医诊所或从事有益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这对国家、学校、学生个人都是有利的,也不会造成医疗资源、资金和时间投入的浪费,何乐而不为?

    诊所模式是中医毕业生展示才华的广阔天地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如果仅仅依靠大医院或中小城市中医院提供的就业岗位是不现实的,难免人满为患。但是在社区,尤其是广大乡村、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状况特别突出,这里正是中医青年学子发挥才干的用武之地。在国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及“三支一扶”(农、医、教、贫)有关优惠政策的支持下,笔者认为,中医毕业生在那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自办诊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树品牌,做个全科中医师,以传统中医“简、便、廉、验”的医疗技能优势为患者服务,“只要功夫真,不愁山沟深”,一定会受到群众的欢迎。当代自学成才的中医大师李可先生就是在穷乡僻壤,从青年时代逆境学中医,勤求古训,苦心求索,造福一方。他撰写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鸣惊人,受到海内外中医药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与敬仰。衷心祝福莘莘中医学子在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大道上勇挑重任,自强不息,成为中医的脊梁!, http://www.100md.com(林 宏 福建省福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