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97574
合理应用胺碘酮 减少心血管系统ADR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29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4.29
     □文/刘桂石 图/本报记者 熊昌彪

    胺碘酮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从CAST试验提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增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率的报道后,胺碘酮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引起重视。与此同时,有关胺碘酮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更安全有效地使用胺碘酮,还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以及可能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做到个体化用药,减少ADR发生。

    心血管系统ADR发生率最高

    胺碘酮在治疗心律失常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发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常规剂量的胺碘酮口服或者静脉注射均可以引起窦性停搏、室性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速等心律失常,虽然这种情况的发生率较小,但其性质严重,一旦发生,将危及生命。

    胺碘酮引起机体的不良反应发生在多种系统。在2007年的一项临床研究中,5806例中发生不良反应1384例,其发生率为23.83%,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664例),占总例次的11.43%,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低血压、传导阻滞、静脉炎等。
, http://www.100md.com
    本次临床研究的病例中,分为3种给药途径,即口服3107例,静推或者滴注1376例,剩余为先静脉滴注控制症状,再继续口服维持。3种不同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分别为口服23.62%、静脉滴注13.59%和静脉滴注后口服37.16%。3种给药途径均以心血管系统反应(口服9.33%、静脉滴注11.05%、静脉滴注后口服17.87%)排在第一位。

    合理用药减少心脏风险

    研究提示,胺碘酮ADR的发生与服药的剂量、疗程、随访时间相关。由于胺碘酮的负性肌力作用,能够降低主动脉和外周阻力引起血压下降,引起血压下降,容易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等ADR。

    胺碘酮能够阻断钠、钾、钙离子通道,其中对于控制房颤的重要作用是对钾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阻滞钾离子可以减慢心肌的复极化,导致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延长和心脏组织的不应性增高,临床出现QT期延长,甚至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严重ADR。所以,临床使用胺碘酮的禁忌证包括严重窦房结功能不全和严重的传导系统疾病。
, 百拇医药
    在某些情况下,胺碘酮容易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出现,应该引起关注。比如,合并服用倍他乐克,窦房结功能低下以及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没有及时减量。

    胺碘酮与地高辛合用时,两者会有相互作用,曾有患者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同时合并使用地高辛的时候发生心脏骤停。这可能是因为胺碘酮和地高辛相互作用会影响心脏的自律性,而导致各种程度的传导阻滞甚至完全阻滞。

    引起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大多数伴有低钾血症。这提示,在纠正心律失常的时候,应该注意电解质的平衡。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快速房颤患者,若有显著的风湿活动,应用胺碘酮复律或者减慢心率的时候,可能诱发致命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所以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抗风湿治疗,以降低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加强活性代谢产物的检测

    胺碘酮是一种高度亲脂化合物,其活性代谢产物是去乙基胺碘酮。胺碘酮和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与胺碘酮的累积剂量成正比。
, http://www.100md.com
    目前,临床工作中一般只测定胺碘酮的血药浓度,而研究提示,单剂量口服胺碘酮,去乙基胺碘酮的达峰值时间比胺碘酮滞后3.4小时,当其达到峰浓度进入平缓期的时候,可以至少维持40小时左右。研究显示,去乙基胺碘酮的毒性强于原形药,去乙基胺碘酮/胺碘酮的比值增大预示着临床毒性增加。因此,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只检测胺碘酮的血药浓度是远远不够的,因其不能预测去乙基胺碘酮的浓度变化。

    相关链接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1995年,胺碘酮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但是,房颤、房扑也是公认的适应证,其疗效确切。最近几年来,国外代表性的心血管临床研究,比如,CASCADE、BASIS、EMIAT试验均证明胺碘酮在治疗心律失常中优于对照组。在美国和欧洲,胺碘酮占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处方的1/3。

    胺碘酮是器质性心脏病或者心力衰竭患者用药的良好选择,但是鉴于该药的多种副作用,对于大多数没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它通常是其他药物的备选替代方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