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97456
成体干细胞促进难愈创伤修复研究取得新进展 研究成果获重庆市2007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6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5.06
     研究成果获重庆市2007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

    本报重庆讯 日前,由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史春梦博士、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粟永萍研究员等牵头,十多名中青年骨干参与完成的“真皮与骨髓来源多能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促进创伤修复的机制”,经过8年科研攻关,荣膺重庆市2007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同行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总体居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领先水平。

    严重创伤常发生于战争、恐怖袭击及多种事故或自然灾害等情况下,极大地危害着广大军民的健康以至生命,因伤致残致贫更增加了社会发展的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创伤死因排序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而位居第三;我国的创伤死因排序为第四位。国内外对此虽有不少研究,但关键技术仍未解决。由于严重创伤创面难以愈合,特别在既有创伤又合并放射损伤(放创复合伤)的情况下,创面修复更加困难,常导致伤情加重、预后险恶;但此时创伤组织毁损严重,难以依靠自身修复,需要补充外源性细胞。
, 百拇医药
    本项目组以人和小香猪、大鼠、小鼠的皮肤真皮和骨髓来源的多能干细胞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宏观到分子基因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包括以下9个方面:

    研究证实不同来源干细胞具有相似的标志分子,基因表达谱研究发现,多能干细胞表达多种不同细胞类型特定和参与组织修复及造血调控的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及细胞外基质分子的转录子,为其发育可塑性和参与组织修复过程的分子基础;研究发现了多能干细胞中存在两种体积大小不同的细胞亚群,并明确了其在形态学、细胞增殖和分化潜能方面的差别及其相互关系,筛选获得了对大小细胞亚群的选择性标志分子,根据这些结果,提出细胞形态的异质性是成体多能干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特性;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真皮多能干细胞应用于软组织皮肤创伤,获得肯定的促愈作用,进而通过目的基因转染、组织工程和局部移植等方法建立了几种应用干细胞促进创伤修复的新技术,获得了很好的促愈效果;率先证实皮肤真皮多能干细胞可成为成纤维细胞和毛囊真皮细胞的来源途径,并可促进毛囊生长和诱导毛囊样结构的形成,为皮肤组织修复和组织工程的细胞来源提出了新的思路;研究发现,骨髓间质干细胞联合输注具有促进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恢复的作用,并进一步发现,真皮多能干细胞也可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的功能而促进造血恢复,可望成为造血微环境细胞的替代来源;研究证实在毛囊真皮细胞中存在类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能干细胞群和CD45阳性的造血干细胞群,为造血重建所需的细胞来源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提出并初步验证了“皮肤是多种成体干细胞库”的理论假说;研究揭示了多能干细胞的促愈机制,提出了促愈的新理论,即是干细胞在与创伤局部微环境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多能干细胞局部移植后可向损伤部位优势分布,长期存留,并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修复细胞参与创面修复,促进创面愈合;研究建立了创伤早期伤口液作用真皮多能干细胞差异表达基因cDNA文库,获得了多个差异表达基因,并揭示了多能干细胞无明显的免疫源性;应用放创复合伤模型首次发现,全身移植成体多能干细胞可同时实现多重治疗作用,并揭示其机制是干细胞全身移植后可向受损伤靶组织的优势迁移和分布。

    该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创伤医学、放射医学与再生医学,特别是创伤修复学、辐射血液学等理论内容,提高了此类严重创伤的促愈效果,而且为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解决成体干细胞促进难愈创伤修复这一重要科学难题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军事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冉新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