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17期
编号:11594927
争鸣:关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几个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17期
争鸣:关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几个问题
争鸣:关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几个问题
争鸣:关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几个问题

     在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领域一直存在许多争论,也正是因为有着争论,促生了更多研究,从而促使这一领域不断发展。

    《中国医学论坛报》一直力求搭建各学科学术争鸣的平台,《消化周刊》创刊以来,亦延续了我们既往的办报风格。

    在此,我们征集了3个有关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问题,并采访多位学者,摘取部分专家回答,期望读者能从中获益,并欢迎发表不同见解,通过发送email到digestion@cmt.com.cn,参与到讨论中来。

    问题1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期间,24周时没有获得满意病毒学应答,是否应改变治疗方案?如何看待治疗路线图的临床价值和不足之处?

    问题2 如何看待联合治疗作为初始治疗?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的前景如何?

    问题3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HBeAg定量检测有何意义和不足之处?

    王豪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24周,如果没有获得满意的病毒学应答,则可考虑更改治疗方案,但不是绝对的,因为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包括所使用药物的不同及患者的个体情况,比如一些药物可在12周或48周时进行评价。

    抗乙肝病毒治疗路线图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每位临床医生在给乙肝患者用药之前,都会想到患者如果出现应答或无应答,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其实,这种思路就是路线图。各种药物的治疗路线图可能有所不同,有待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2. 目前来看,将联合治疗作为初始治疗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