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中医专家 > 王永炎
编号:11600672
熟读经典勤临证发皇古义创新说 ——王永炎谈治学(1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27期
     《后汉书·方术列传·郭玉传》:“医之为言,意也”。学过中医的人肯定不会陌生。王永炎教授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医生境界的一种概括。

    用心思虑曰意

    《说文解字》:“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意是察言观色而知其意图;《礼运》:“意,心所无虑也,无形之处,用心思虑”,表明认识事物当在无形之处,用心思考、仔细揣摩。朱熹:“意者,心之所发也”,表示的是从内心发出的一种意念。《旧唐书·许胤宗传》:“医者,意也,在人思虑”。

    “医之为言,意也”,旨在强调医生当殚精竭虑,用心思虑;分析病情,要体察入微。因为“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言”,必须用心思虑。

    随机应变曰意

    随机应变,圆机活法为医生的上乘功夫。朱丹溪:“古人以神圣工巧言医,又曰医者意也。以其传授虽的,造诣虽深,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尽君子随时反中之妙,宁无愧于医乎?”医生无论师承多高,造诣多深,必须学会随机应变,就好比临阵对敌的将军,激流中行船的舵手,必须因时因势而行,灵活机动。
, 百拇医药
    判断推理曰意

    《太平圣惠方》:“夫医者意也。疾生于内,药调于外,医明其理,药效如神,触类而生,参详变易,精微之道,用意消停”。

    医生诊疗,重在判断推理。触景生情,触类旁通,用心揣摩,仔细参详是其过程。《惠民局本草诗签》:“医者意也,药者瀹也,先得大意,后以药物疏瀹之,此可谓善言医者矣”。《圣济经》:“医者意也,以意体之,方无不当”;《蠢子医》也说:“医者意也,不可以妄试,不可以轻尝”,都强调临床要大胆判断、推理、小心求证。孙思邈“夫医道之为言,实惟意也;故意神存心手之际,意析豪芒之理,当其情之所得,口不能言,数之所在,言不能谕”,也含有此意。

    心领神会曰意

    《外台秘要》:“古之所谓良医,盖以其意量而得其节,是知疗病者皆意出当时”;《历代名医蒙求》:“医者,意也,盖谓医为人之司命,必致其意。”良医临诊之际,要与患者心意相通。北宋时期的名医张锐曾经用一个方子治好二位病情截然不同的患者,有人问他其中的奥秘。张锐回答道:“此于经无所载,特以意处之”。可见,心领神会,可以用药灵活,取效如神。《刘三点脉诀》:“大抵持脉之道,非言可传,非图可状,学者当以意会而精别之”,强好脉理必须用心去体会、去实践。
, 百拇医药
    触景取类曰意

    《东坡志林》:“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工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因言曰:‘医以意用药,多次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能改斋漫录》:“医药治病,或以意取类。至如百合治病,似取其名;呕血用胭脂红花,似取其色;淋漓滞结,则以灯芯、木通似取其类。意类相假,变化感通,不可不知其旨也。”

    王永炎教授指出,有人对“医之为言,意也”进行曲解,古人对此早有明论。《无杂俎》:“夫医者意也,然需博通物性,妙解脉理而后以意行之,不可妄而轻试,足以杀人而已。”《乡言解颐》:“望闻问切而不能知,或强不知以为知,遂以意为之,鲜有不败者。”, 百拇医药(于智敏 王燕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