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中医专家 > 周仲瑛
编号:11600698
周仲瑛 法外求法臻化境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27期
     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的先行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身上有一种学者特有的实干精神。

    周仲瑛也是中医界公认的把临床和理论结合得比较到位的一位中医大家。要沉于临床,精于临床,又要高于临床,从临床中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临床,并能知常达变,出神入化。这就是周仲瑛终身自勉的“法外求法臻化境”。为这一境界,他一生坚守中医阵地;在艰苦环境中求实苦干;为中医发展积极进言。

    坚守:源于少时的感动

    生于世家,就注定了周仲瑛与中医的先天渊源,也注定了他与中医药一起走过充满风雨、磨难、挣扎、复兴的曲折历程。

    周仲瑛1928年生于江苏如东县,算到其父著名的中医学家周筱斋,至少是五代医药世家了。所以年少时,周仲瑛觉得理所应当学习中医,更有很多转危为安的事实让其大为感动,他誓成良医。只是他那时把中医当作一生存手艺,没有从更高的境界考虑这门学科好不好,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 百拇医药
    周仲瑛告诉记者,学中医就像咀嚼橄榄,由苦转为甘。但记者实际体会到,周老因中医药这个特殊的行业苦乐一生。

    童年初学医时的枯燥、茫然自不待言,青年在上海中国医学院深造时,值民国时期“废除旧医”。建国后,周老正准备大干一场时,又有部分人主张“改造中医”,要将中医改造成初级西医。壮年时又赶上“文革”动乱年代,中医人思想乱了,学术也乱了。好在近三十年,中医迎来了好时候,但也难摆脱客观的制约。

    重温青年时的苦闷彷徨,周仲瑛告诉记者:“那段日子,我承受巨大的精神重压,常常夜不能寐,反复思索为了生存是否应放弃理想而随波逐流。”

    但周老几十年来能义无反顾地坚守中医的阵地至今,哪怕是承受着委屈、打压、风险、不遂人愿,其支撑信念就是年少时亲眼目睹的中医疗效。所以无论是教学、临床、科研,周老都不遗余力,并始终坚持中医的方向,终成一医术、学术皆有造诣的一代大家。
, 百拇医药
    实干:品系内心的虔诚

    采访前,记者在北京就感受到大家对周老的敬佩:“是一位执著的实干家,他做事绝不蜻蜓点水,他的观点都是真正的心血凝结。”

    “周仲瑛,他的书都是一笔一划真正用心血刻出来的,绝无虚言。他说的话不可小视,都是有分量的。”

    1956年,周老被选到南京中医学院,既教课又诊病。周老觉得教师不能讲几节课就完事了,要真正带出一批批信仰中医、会用中医的人才。所以他和同事们挑灯夜战写讲稿,自编教材,临床带教也力争师带徒的模式。

    “文革”期间,老教师、老专家受迫害,周老曾发誓再也不搞教学了,因为对搞专业的人的精神摧残,个人是没有办法承受的。但”文革”后周老再次被启用作南京中医学院院长,“中国的知识分子还是比较服从工作需要的,况且我想的很简单,要发展中医,没有教育和人才怎么行?但具体实施上还有很多实际复杂的问题。”周老回忆。
, http://www.100md.com
    1991年周老辞去了院长职务,除了年纪大了,他还觉得:“我不能准确把握中医的发展形势和教育,如果力所不及,还是做点专业的事情。”

    20世纪80年代,周老临危受命,为了攻克流行性出血热这一高死亡率的凶险疾病,带领科研小组深入条件极为艰苦的疫区。刚开始,许多医生都无能为力,周老他们也是毫无头绪,救治方案收效甚微。但周老坚信实践出真知,他和同事吃住在第一线,连续地观察上千例患者病情的进展和急速变化,从而找出该病的病理特点、诊治规律,使病死率最后下降到1.17%。真是个中甘苦寸心知。

    记者问及为何能如此执著与苦干,周老爽朗大笑:“我是经历过江湖风浪比较多的人,医术的东西马虎不得。不能人云亦云。”

    “灵活不是天马行空,也不是想干啥就干啥,中医有自身之道。你不积累,你不做,不行,你想天上掉馅饼,是掉不下来的。”

    “我们当然不能纸上谈兵,发表高深莫测的空论,一会儿借助于哲学方面的理论,一会儿借助现代科学某些知识的新词,这样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还得用疗效说话。”
, 百拇医药
    “过去医生行医,是无形的淘汰制,没有真本事混不好,改行的多了。我亲眼所见,很小就明白这回事。”

    进言:出于医人的良知

    爱有多浓,痛有多深,这用来形容周仲瑛对中医的感情再恰当不过了。

    周老不是只想看病的普通医生,他对中医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所以对于中医,也有着他自己的痛楚。

    周老曾想以出血热为突破口,带动昏迷、休克、肾衰、心衰等一系列的子课题,着手进行疑难重病的系列研究。但因为客观原因,具体工作时在思路、体制、实施细节等不理想,不到位,周老一度也感到孤掌难鸣。后来周老也渐渐地想明白了,很多的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好在现在复兴的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所正在开拓前进中。

    坚守中医阵地的周老当然不希望用西医的理念、框架来贯彻实行中医,当然更不希望真正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精髓、坚持中医之道的人渐渐减少。所以周老多次强调,中医有它的优势,也有不足,我们把她的优势牢牢地把握住,不断提高,把他的不足用现代的手段和方法加以弥补。短中求长,化短为长。
, 百拇医药
    周老多次呼吁给中医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现在,周老也渐渐地意识到,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在什么地位的问题,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由于历史和很多客观因素,中医的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两个人的力量就能改变和左右的,当然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说取消就能取消的。

    “中医是国家的中医,是我们民族的中医,以后也一定是全世界的中医。”所以周老强调要“源于中医,衷中参西;继承发展,回归中医”。

    不知为什么,在周老古旧的办公室里,对于中医或者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似乎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也许中医是不是主流、能不能发展为主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像周仲瑛等老一代中医人身居陋室,隐忍克己,心忧天下,是多么的不容易。记者在敬仰之余还有一丝酸楚。, http://www.100md.com(常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