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地震与健康
编号:11696753
地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27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5.27
     编者按:

    汶川大地震之后,对伤员的救治是重中之重。本版中,我们特组织了国内外历年发生地震之后科研人员进行的一些相关医学研究稿件,以期为伤员的即时和后续救治工作提供有用的信息。

    心源性猝死

    1994年1月17日凌晨4:31分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地区的诺斯里奇地震是北美主要城市最强烈的地震之一。灾难过后,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情绪压力和心源性猝死之间关联性的机会。

    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当天,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心源性猝死病例骤然增加,日平均值(±SD)从前一周的4.6±2.1上升至地震当天的24(z=4.41, P<0.001)。在首次震动后第一个小时内,有16例猝死的遇难者要么死去要么有地震征兆,通常是胸痛。只有3例猝死在非常规的强体力活动过程中发生或者之后立即发生。地震后6天内,猝死病例数下降至基线水平以下,日平均值为2.7±1.2。研究者认为,这一发现以及地震后一周内异常低的死亡率表明,情绪压力会使有患心脏病倾向的患者突发心脏病事件。

    心肌梗死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应激反应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慢性应激反应通过增加适应负荷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个过程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及相关慢性风险因素(胰岛素耐受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调节。另外,急性应激还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发作,主要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及潜在的急性风险因素导致发病。地震提供了一种自然条件下的急性和慢性应激反应,为此,日本研究人员集中讨论1995年阪神地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研究发现,阪神地震导致震中附近居民心肌梗死增加3倍(尤其是女性),且发病大部分位于夜间。中风的发生率也几乎增加一倍。这些作用可能由止血因子变化所致,例如D-二聚物、von Willebrand因子及组织型血浆酶原激活因子抗原增加。地震后血压也会升高,而且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升高会持续数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