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04706
中医药疗效的评价和循证医学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35期
     将循证医学引入中医药学研究,这将面临许多问题,有必要进行有关探讨。

    首先,从方法学的角度来看,循证医学目前的理论和方法不能客观和科学地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这是因为,第一,循证医学的核心(随机、对照和盲法)是寻找共性的东西,无论是随机对照试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还是综合多个同一研究目的的、高质量的单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无不体现了这一核心。而中医学的核心一一辨证论治,却是寻求个性的东西。中医诊断疾病经验性和主观性较大,不同的中医师诊断同一个病人,都会有所出入。不见病人怎么辨证论治?怎么灵活化裁方药?见了病人怎么实现随机和盲法?如何有效地消除单盲法的偏倚?第二,影响患者随机分组的必要因素太多,这些因素包括证候不同、证候相同但是症状不同、证候相同症状相同但是用药不同、证候相同症状相同用药相同但是所用中药的产地不同、采收季节不同、炮制过程因人而异等等。如此众多的异质性因素都必须考虑进去,所需患者的数量必然巨大。中医的医案绝大多数是一个医案只记录一个患者的治疗过程而不是一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原因很简单,就多因素疾病而言,相同疾病、相同症状、相同用药的患者,重现性较小,怎样随机分组?第三,大多数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可控性、有效成分均一性至今没有很好解决,这是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的严重问题。现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的总体状况是,贵重的中药假的多,便宜的中药缺的多,劣药横行。目前“证准方对药不灵”已不再是个别现象。这些问题循证医学目前尚无法解决。简而言之,循证医学的核心要求是相同疾病、相同用药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和盲法进行临床试验,而这个要求对中医学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做不到。生搬硬套这个要求也不能获得真实的结果。第四,循证医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评价结果的方法,而不是一种探索创新的方法,中医药学研究不仅需要前者,更需要后者。循证医学目前的理论和方法还不能客观评价中医学的临床研究,即使能行,发现问题后还是要在中医学本身找原因,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 百拇医药
    其次,中医学具有非线性特征。中医学对人体微观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只能通过“司外揣内”和“以表知里”的方式去推测,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医学的认识水平。中医学(如疾病证候和中药方剂等)却具有多元自变量和高阶次相关的特点。例如疾病的证候,每一种疾病都分为数种证候(多元自变量),每一种证候又表现为多种症状(高阶次相关)。中药方剂也是这样,每方都是由多味中药组成(多元自变量),每味中药都含有多种成分(高阶次相关),许多中药的作用机理不明确。中药方剂所含成分众多,作用机理极为复杂,是一种多靶点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不能作出十分明确的解释。中药方剂起作用的往往不是单一成分,也不是简单的多种成分作用相加,而是多种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整合后起作用的。中药方剂已经具有系统的特性一一整体涌现性,即若干组分按照某种方式整合为一个系统后就会产生这些组分单独或简单相加所没有的新东西。所以预测中药方剂的疗效就象解一道超级多元高次方程题一样困难,根本不能套用解2元一次或3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根据笔者的临证经验和检索到的资料,中药的作用更类似于“积木组合”,搭错了关键的一块,就全部垮掉。在中药方剂中,用错了关键的一味药,整个方剂无效。西药的作用类似于“砖块组合”,适合于循证医学的评价。

    再次,由于中医对人体微观生理、病理变化认识的局限和中药作用的复杂性,导致我们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药物的作用机制认识不清,受此影响很容易出现方不中病。中医学的认识水平具有局限性,而中医学中疾病证候和中药方剂等又具有多元自变量和高阶次相关的非线性特点,这正是中医学临床研究质量低、中医药治疗疾病有效率低、重复性差的瓶颈因素所在。

    若能把非线性的问题转化成线性的问题来研究,即在确保中药质量的前提下,针对疾病的某种证候形成一个药物组成稳定且疗效初步确切的方剂,再借助于循证医学目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评价可能会得到近似的结果。但这样却可能丢掉中医学的核心——辨证论治,毕竟疾病相同,证候不一定相同;证候相同,症状不一定相同。 D4, 百拇医药(袁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