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0308
月经过多的饮食调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女人在她美丽灿烂的笑容背后,在丰满曲线的掩饰下,有着多少男人不曾经历也不能体会的艰辛。从13岁月经初潮到现在,经血过多,已经困扰了我几十年。很清楚地记得读初三的时候,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好的经期用品,只能用卫生纸。有一次来月经,我本来计划好了一节课45分钟,只铺垫了一张卫生纸,没想到老师拖堂足足有半小时,等他下课的时候,我只能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因为我感到下身有一小股暖流一涌而出,顺流而下,经血已经渗出来了,我知道衣服、凳子上一定有血迹。所以只有等同学们都走了之后,我才磨磨蹭蹭地起身,默默地擦去凳子上的血迹,到厕所处理后,用书包遮着半边屁股,慢吞吞地走回了家。

    好在这些年用于经期的产品花样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细,并且也越做越好,价钱也便宜了,女人少了很多痛苦,更少了几分尴尬。可这月经量多的毛病还困扰着我,我也吃了不少药,但我想有没有食物的疗法来减轻我的症状呢?

    医生点评:一般认为月经量以30~80毫升为适宜,超过100毫升为月经过多。而月经过多又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以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而月经周期、月经期仍基本正常为临床特征。相当现代医学的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的月经过多,也可以由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引起。也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引起。此外,对中老年女性还要考虑恶变等情况。因此对月经过多的病人首先应确诊。在确诊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也可采用中医药治疗或者食物疗法。
, http://www.100md.com
    月经过多的病人,从中医临床角度来看,可分为气虚证、血热证、阴虚证、血淤证等证型。根据不同证型的不同症状,可采用不同的食疗方法。

    气虚证

    病人表现为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伴有气短懒言、肢软乏力、面色白等,可采用下列方法:

    参芪山药粥

    黄芪30克,山药60克,党参15克。先将黄芪、党参煎汁至300毫升,去渣,山药研粉,加入黄芪、党参中搅拌成粥,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地黄当归白术汤

    生地30克,当归10克,白术15克,羊肉250克,盐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同生地、当归、白术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置火上,共炖至肉熟烂后,加盐适量即可,饮汤吃肉。
, 百拇医药
    鸽蛋阿胶汤

    鸽蛋5枚,阿胶30克。先将阿胶放入碗中,加水适量,放在火上熔化,趁热入鸽蛋和匀即成。具有补中止血的功效。

    血热证

    病人以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有小血块为特征,伴有心胸烦躁、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等症状,病人不妨用以下方药:

    贯众丹皮汤

    贯众15克,丹皮10克。贯众醋炒后与丹皮加水煎煮,每日一剂,顿服。具有清热止血的功效。

    莲花芙蓉茶

    绿茶3克,莲花15克,芙蓉花15克,甘草5克。将含苞欲放的莲花蕾与甘草、芙蓉花共加水300毫升,煮沸加入茶叶即可。冷后饮服,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
, http://www.100md.com
    生地白萝卜汁

    鲜生地60克,鲜白萝卜250克。将生地、白萝卜洗净共捣,用干净纱布包裹取汁。饮汁,每次50~100毫升,每日两次。

    肾阴虚型

    病人以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或午后低热,颧红口干,心烦失眠,时有盗汗等为特征。病人可试用下列方法:

    二冬膏

    天冬、麦冬各250克,旱莲草、女贞子各100克,水熬去渣,炼蜜收膏,每次服10克,一天3次,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猪皮黄精胶

    黄精100克,猪皮1000克。先将黄精煎汁,猪皮去毛洗净,切碎,用水适量,文火炖至汁液黏稠,加黄酒250毫升,黄精汁,白糖25克调匀,冷却。每次服用20毫升,开水冲化温服。
, 百拇医药
    血淤证

    以经来量多,色紫暗,或有小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舌有淤点为特征,可采用下列方法:

    玫瑰花益母草汤

    玫瑰花、益母草、鸡冠花各15克,红糖适量。三药水煎煮两次,每次用水250毫升,煎煮两次后混合,加入红糖适量,分1~2次乘热服。

    荠菜炒荸荠

    荠菜250克,荸荠100克,洗净切片,锅烧热,下油,旺火炒熟,加入食盐、味精等调料。

    藕柏饮

    生藕节500克,侧柏叶100克,捣烂取汁,加凉开水服用,一天3~4次。胃寒者忌服,血止即停服。

    月经过多的病人除了饮食调理外,还应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不要过度劳累,忌食生冷辛辣的食品。此外还要多进食含铁丰富的食品,以免贫血的发生等。, http://www.100md.com